【談藝論美】話說「飛白」

文/陸茂清 |2023.07.20
1048觀看次
字級

文/陸茂清

飛白,即飛白書,屬書法藝術的一種特殊風格,它的創造者,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唐代張懷瓘《書斷》:「飛白者,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唐代李綽《尚書故實》亦云:「飛白書始於蔡邕。」

蔡邕年輕時就專注於書法藝術,曾在中岳嵩山搭茅為舍閉門學書,時過三年,書藝大進,尤精隸書。有傳說他在嵩山得了「神授」,故突飛猛進,實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漢靈帝時,蔡邕以博學多才、能書善畫入選議郎,官拜左中郎將。

據《尚書故實》云:「蔡邕……在鴻門見匠人施堊帚,遂創意焉。」「鴻門」即鴻都門,京師洛陽的門名;「堊」,古指白色土,可用作粉飾牆壁。

一日,蔡邕路經鴻門,見匠工正在修葺門面,用笤帚蘸著拌了水成糊狀的白色土往牆上塗刷。他饒有興趣停下腳步觀看,原來笤帚過處留下的條條白絲引起了他的注意。

蔡邕靈感頓生:此種露白用在書法上,倒是別有風致。於是招呼一聲,從匠工手中接過笤帚,在牆上刷寫了幾筆,邊品味邊連聲稱妙。

回到家中,蔡邕磨墨鋪紙練習起來,揣摩著如何落筆、運筆、收筆,日復一日鑽研,不斷提煉、昇華,終於自成一體。字似用枯筆寫成,黑色中的絲絲露白恰到好處,蒼勁渾樸又予人飛動之感,古代多用於宮闕及風景名勝之題匾。

後人稱蔡邕創造的此種字體為「飛白書」,古代書家既有定語,又有理由。如《太平廣記‧書一》引南朝書法家王愔的話說:「宮殿題署,勢既勁,文字宜輕微不滿,名為飛白。」「輕微不滿」即指筆畫中夾雜的白痕。宋代黃伯思的書學專著《東觀余論》亦言:「飛白,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為之飛。」

自魏晉以來,飛白書素為書家推崇,世代相傳至今,並被嫁接到繪畫中,時下泛稱國畫中乾枯筆觸部分為「飛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