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兩個人公開道歉,一是國防部長陳肇敏,一是台中市議員陳清景,但都顯得誠意不足。
陳肇敏日前在立法院談「三一九」槍擊案,表示槍傷不是第一現場造成,引發爭議;陳肇敏昨天表示歉意,但仍強調是就事論事,當天是因軍人耿直、直言直語的作風,致使回答造成困擾。
陳清景是國中基測首日以座車擋住考生專車,經台中市長胡志強多方聯絡要求,陳清景昨天現身議會,公開道歉,不過,他仍辯解說,當天座車被擋住,又急著要參加一場告別式,一時心急,才會要求司機不要並排停車。
兩陳都還在辯解,似乎都還在硬拗。
民進黨政府被輪替,原因之一是上自總統、下至大小官員習慣硬拗,不論做錯什麼事,一概不承認、不檢討、不反省,並且推給別人,自己都沒有錯,就是這種「三不一沒有」,讓人民「看不下去」。
陳肇敏、陳清景顯然都是迫於壓力而道歉,但道歉後,事情是否到此為止?我認為,個人是否被原諒是小事,不認錯歪風能否消失才重要。
這幾年來,許多家長、教師都反映,學生普遍有硬拗的現象,新政府上台,竟也出現「死鴨子嘴硬」的官員,委實讓不少人對新政府的信心打折;新政府如果不能革新,甚至延續歪風,人民會問:「那,為什麼要政黨輪替?」
而台中市藍綠議員都對陳清景不滿,要求送交紀律委員會處理,顯然不認錯的歪風,藍綠都無法再接受了。
認錯,可以顯示風骨、擔當;不認錯,上行下效,影響的是千萬學子、百年大計的教育。
課本教小朋友「勇於認錯」的道理,請大人想想身教、言教的重責大任,也請社會各界少談「政治效應」,多關心「教育效應」。
張景祥(台北市/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