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統計,去年高速公路通行車輛數,出現近十年來首度下降,汽車成長幅度創歷年新低,但使用大眾運輸人數連續三年成長幅度與人數創新高。
筆者認為統計數據代表的意義,除了中產階層所得停滯,更因高物價導致成為負所得,及高油價使得民眾降低開車意願,相對的,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意願提高。
這些現象顯示,高油價有助大眾運輸發展與節能省碳,而歐美國家及時反映油價成本,油品消費量近年來也呈現零成長,可見高油價所產生的「以價制量」,並非一無是處,最低限度可以讓民眾學習當「省長」。
不過,高油價雖促使民眾改搭大眾運輸系統,但在政府配套措施中,並未對人口密度較高地區的捷運、公車,乃至國道客運等,訂定便捷、便民的辦法,增加誘因,只有短期的補助制度,可是若油價持續升高,難道政府要拿人民稅金長期補助?
特別是補貼計程車油價的政策,必須重新考量,因為計程車乘載量低,與「大眾運輸」的定義差距極大,卻拿納稅人的血汗錢補貼。
再者,汽車為機械工業龍頭,如今成長幅度創歷年新低,牽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失業問題,政府應盡速思考解決之道。
此外,高油價改變民眾開車習慣,將使機車與自行車數量增加,相關單位必須教育、宣導騎士重視交通安全,並加速淘汰空污率高的機車,降低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沈璋(嘉義市/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