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蔬食掀熱潮 人口比率全球第3 林奕榮、徐郁淳 |2023.07.14 語音朗讀 116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人間福報數位部 【記者林奕榮、徐郁淳綜合報導】全球素食人口正持續攀升,包括純素、五辛素和奶蛋素等不同類型的飲食模式已蔚為風潮;訪調顯示,選擇素食或蔬食的主要因素是宗教、健康、環境保育和動物權益。全球吃素人口比率 台灣排第3數據統計公司「World of Statistics」指出,台灣蔬食人口比率居全球第三,僅次於印度和墨西哥,反映蔬食已成為台灣飲食的重要趨勢。World of Statistics日前發布的資料,台灣有13%~14%的人口是蔬食者,相當於超過300萬人。台灣蔬食人口比率居全球第三,僅次於印度和墨西哥。圖/記者徐郁淳台北更曾在2017年被CNN列入全球十大蔬食友善城市之一。台北多元化的素食不只友善在地蔬食者,許多餐廳、小店也吸引了國外素食旅客。台北素食小店數量繁多,許多超商門市也販售蔬食產品,對於在台定居、吃蔬食的外國人來說,更是增加他們的用餐便利性。台灣許多超商門也販售蔬食產品,對於在台定居、吃蔬食的外國人來說相當便利。圖/記者徐郁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台灣,仍以不含五辛的蛋奶素食為大宗;不含動物性的維根飲食(vegan)近年雖有攀升趨勢,但仍較為不便。台灣民眾對於蔬食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並且愈來愈多人選擇蔬食作為飲食方式,根據《人間福報》蔬食地圖統計,全台蔬食餐廳將近5300家。其中最多蔬食店家的城市分別是雙北,皆有逾600間蔬食店面,居第三的高雄市,蔬食店家已超過500間。此外,依據《人間福報》2021年所做的「國人素食習慣調查」,全台近三成人口有蔬食習慣。調查指出,台灣有超過三成民眾已持續吃素超過20年,七成民眾則從未中斷吃素習慣。未中斷吃素習慣的人中,雖然不會每餐都吃素,但有33%每天都吃素。總結而言,台灣蔬食盛行,人口吃素比例居全球第三,有宗教信仰的蔬食者居多數,早期許多有信仰的素食者開設蔬食店面,也提升全台整體吃素便利性。2020年 彈性素食者在全球人口占比達42%訪調報告指出,過去幾年全球純素食人口的增幅不大,但選擇減少食用動物性製品的人卻持續增加;這類人士被歸類為「彈性素食主義者」,他們不完全排斥動物性產品,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會優先選取植物性產品或蔬菜。據統計,彈性素食主義者在全球人口的占比,2020年已達42%。市調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曾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追求素食主義的人日益增加,餐飲業也不斷開發更精緻和美味的素食餐點,提升潛在素食者的接受度。餐飲業也不斷開發更精緻和美味的素食餐點,提升潛在素食者的接受度。圖/記者徐郁淳素食人口的版圖變動,則出現有趣的趨勢。近期的調查顯示,年輕族群在蔬食主義者中的占比愈來愈高,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中,有54%的受訪者表示正減少食用肉類或其他動物性產品。1950年代出生的嬰兒潮世代,蔬食主義者的占比為34%。這項數據反映,較年輕的世代愈來愈關注素食議題,也選擇更健康和道德的食品,藉此抵制不人道的動物飼養、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追求健康。據統計,彈性素食主義者在全球人口的占比,2020年已達42%。圖/unsplash多項研究已證實素食對健康和環境的正面效益,greatgreenwall.org網站彙整96項研究的結果顯示,選擇素食和純素食者的健康狀況顯著改善,素食者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可能性降低32%,罹患致命心臟病的機率降低了25%。在環境方面,15%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畜牧業,80%的農業用地是用於肉類或乳製品。畜牧業消耗大量土地與用水,牲畜排放的甲烷也是導致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因此,許多具有環保意識已轉向蔬食,以減少飲食對地球的傷害。 前一篇文章 推廣蔬食風潮 70多家無肉品牌本周末齊聚愛河畔 下一篇文章 響應蔬食潮流 摩斯推三款植物肉米漢堡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菜根香】暖心乾豆莢 媽媽的好滋味【節氣養生】護心健腦 可可黃豆漿【蔬食百味】四喜烤麩【純植生活】涼拌蘆筍【賣菜郎說菜經】麻竹筍 鮮嫩正對時【點心時間】粉紅草莓大福 作者其他文章台灣蔬食人口比率 全球第3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