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漫談石獅

文/鄧榮坤 |2023.07.04
2044觀看次
字級
褒忠亭牌坊前的巨型石獅。圖/鄧榮坤
常見的可愛石獅。圖/鄧榮坤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罕見的方型石獅。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石獅,在廟宇或公園裡經常可以看到,但是,知道中國石獅來歷的人似乎不多。

在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中,許多人都聽過「武松打虎」的故事,似乎沒有「打獅」的故事。這是因為早期中國境內並沒有獅子,獅子的原產地是非洲與印度。

相傳一千九百年前,安息國王帶來一隻獅子獻給漢獻帝,畫家、雕刻師也才開始以獅子作為創作題材。獅子既是萬獸之王,中國人也用牠來驅魔避邪,達到威懾與護衛的功能。

印象中,除了新竹褒忠亭、彰化八卦山有巨型石獅子之外,彰化芳苑媽祖廟也有一尊全台最大的石獅子。這對以青斗石打造的石獅高達三層樓、重四十五公噸,據廟祝說,石材從台灣找到中國大陸,最後才在福建發現合適的,十分不容易。

石獅的造型十分多元,除了一般造型外,在台中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門口,曾遇見一對露出圓滾滾雙眼的方型石獅子,樣貌十分罕見,也成為吸睛的焦點。之前在彰化北斗鎮踏查時,一位年長者說,那裡有過一對命運坎坷的日本石獅子,當時報紙也有報導,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原來,日治時期這對石獅負責鎮守神社,但隨著日本殖民統治結束,神社解體,一起被遷到創建於嘉慶二十一年、奉祀天上聖母的奠安宮。卻沒想到奠安宮整修時,舊「廟殼」於一九八八年被搬到了台灣民俗村,石獅卻未運走,被丟在公廁前。等到新建的香客大樓竣工後,兩隻東洋石獅才再次昂首屹立大門前,成為吸睛的焦點。  

提到石獅子,自然會想起蘆溝橋。以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石獅聞名的盧溝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橋上的柱子有金、元、明、清時期雕刻留存的石獅。而關於這座石橋,老北京有這樣一個說法:盧溝橋的獅子無法數清楚。

那麼,盧溝橋上的石獅究竟有幾隻呢?

根據古籍《人海記》記載,盧溝橋共有石獅三百六十八隻。一九六○年,大陸文物工作者以編號的方法盤點出四百八十五隻;但在一九七九年複查中,又發現另外十七隻,使得石獅子總數增為五百零二隻。至於這個數字是否精確,目前也是無解。  

一般廟宇,都會有一對石雕的獅子作為避邪物。獅子代表威嚴、至尊,以驅邪、除煞的神靈造型,守護廟宇、鎮衛廟基,保佑合境平安。眼尖的民眾會發現,一走進寺廟,映入眼簾的就是兩隻強壯威武的石獅子,腳踏繡球、嘴含石珠,一公一母兩相對望,分置於入口中門兩側。

至於如何分辨公獅與母獅,基於中國人「男左女右」的習慣,一般而言,左邊的是雄獅,右邊的是雌獅;足旁有一串錢或戲弄彩球的是雄獅,足旁有小獅子的則是雌獅。下次遇見,不妨細心觀察一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