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會峰(中新社記者)
2023年2月5日,農曆元宵之夜,聽聞星雲大師圓寂,享耆壽97歲。想起與他交往的種種,大師音容宛在。鑑於兩岸現況,內心也產生「星雲大師遠去,之後呢?」之問,一夜難眠。
星雲大師係江蘇江都人(今在揚州),少小離家,一生波折。予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創建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慈善公益、民族情懷,還有他的濃厚鄉音、親切隨和、通俗表達,善寫「一筆字」書法。
大師生前,關注兩岸關係,熱心台海交流。2002年,他玉成陝西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瞻仰者達數百萬,寫下兩岸宗教交流濃重一筆。即便到年事已高、身體有恙,仍盡其可能,坐著輪椅,於佛光山會見來自大陸的交流團組。
大師與大陸赴台駐點記者,有著良好互動。
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台灣。大師聯繫海峽兩岸,及時轉交大陸宗教界捐款,亦發動數萬義工前進災區。同年9月1日,他在佛光山傳燈樓接受了大陸駐點記者聯合採訪,在約一小時的時間裡,有問必答。
大師提到,前不久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面對災情,兩岸人民救災不分彼此。這一次,台灣發生風災,大陸的表現也難能可貴。他覺得,災難是不幸的,但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感情和交情,展現出對中華民族的信心、對未來的信心。
談到兩岸關係,他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如今中國已不是過去的「東亞病夫」,發展得很快,應該更包容、慈悲、關懷,不分境內外、兩岸四地。
那次採訪,中新社以問答的形式做了文圖報導。稿件發出後,被廣泛採用、轉載,上了台灣主流報紙的重要版面。
也是那次採訪,星雲大師分別送給記者一個橢圓形小紀念品,上面印有他寫的「身心自在」字樣。十多年來,我一直珍藏保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