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太空太陽能 有望突破日照限制

編譯/韋士塔 |2023.07.01
1943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能源永續是當前最受重視的環保議題之一,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推動能源轉型,由化石燃料轉向再生能源;2022年的數據顯示,主要的再生能源中,太陽能發電量占全球發電量的4.5%,水力發電占15.1%,風電則占7.6%。

能源專家預估,這3種類型的發電量將在未來幾十年快速成長,預期到2035年合計將占全球總發電量40%,到2050年達45%。

此外,專家更預估2050年時太陽能將占再生能源市場的50%,這也突顯太陽能的龐大成長空間;然而,要讓太陽能的前景成真,需克服一些關鍵技術挑戰及問題。

太陽能發展過程的最大障礙是間歇性(intermittency),因為太陽能裝置需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產生電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過去數十年持續研究如何提升太陽能的發電效率,也投入大量資金與時間研究太空太陽能技術,試圖在太空衛星架設太陽能發電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產生電力。

為了開發這項技術,加州理工學院太空太陽能計畫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太空太陽能演示器(Space Solar Power Demonstrator , SSPD),由一系列靈活、輕便的微波發射器組成,透過客製化的電子晶片控制,能收集太陽能,並傳輸到世界各地的接收站。今年1月,研究團隊順利把原型演示器送上軌道,成功完成首次電力傳輸。

SSPD演示器共採用3項重要技術,其中之一是「微波陣列低軌道電力傳輸測試」(MAPLE)。MAPLE由加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醫學工程教授、SSPP聯合主任哈吉米里(Ali Hajimiri)領導的團隊開發。

哈吉米里表示,MAPLE是一組靈活的輕型微波功率發射器,可將功率選擇性地集中在2個不同的接收器上,由太空進行無線遠距電力傳輸。

另外兩項關鍵技術,分別是可部署在軌道的超輕型複合材料(Deployable on-Orbit ultraLight Composite Experiment , DOLCE),以及ALBA太陽能電池計畫。

加州理工學院的亞特瓦特(Harry Atwater)教授指出,太空太陽能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使用輕巧的衛星,「使用輕型結構、廉價且靈活的裝置,由太空中傳輸電力,是邁向太空太陽能和在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太陽能的重要一步」。

ALBA太陽能電池計畫則把32個不同的太陽能電池帶上太空,測試哪種太陽能電池適合在太空使用。

哈吉米里表示,目前的進展令研究團隊非常振奮,MAPLE已成功地把電力傳輸到太空接收器,證明太空太陽能的可行性。

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羅森鮑姆(Thomas F. Rosenbaum)則表示,轉向再生能源對未來至關緊要,但面臨能源儲存及傳輸的挑戰,太空太陽能則是理想的解決方案;除了轉向清潔、可再生的能源,還可能為更多基礎設施不足的地區供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