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護心防三高 洛神烏梅養生飲 陳玲芳 |2023.06.19 語音朗讀 95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夏至外在氣溫高,體液流失快速,中醫師提醒民眾注意節氣轉變,尤其三高慢性病族群,更要預防心血管疾病。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夏至日,禾頭空,種籽齊去,颱風出世。今年6月21日夏至當天,太陽會正中直射北回歸線,是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中醫師提醒,夏至養生首要「護心氣」,其次為「散熱存津」防三高,「洛神烏梅汁」為夏至最佳養生飲。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北半球從夏至起,氣溫會逐漸升高,白晝漸短,黑夜漸長,梅雨型態逐漸轉成較多颱風,環境中的黏濁性質如「溼氣」會較上個節氣減少,漸漸變成「火熱」性質較多,隨氣溫升高,體內衍生出兩大類型病徵。一是「實質火氣大」造成體內臟腑及器官發炎反應加劇,二為「津液流失過快」造成的體內散熱能力失衡,常見的初期症狀,有口腔黏膜破損、牙齦腫脹、口氣重、皮膚毛囊炎、顏面痘瘡等等,除了這些初期生理失衡的症狀外,三高慢性病族群,更需要注意夏至節氣轉變。夏至養生,為顧護體內津液,運動也只宜七分量,避免過度流汗,耗氣傷津。圖/pexels顧護心氣 散熱存津《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汗為心之液,當氣溫升高,體內津液流失過多時,心氣耗損,中醫講的心在生理機制中可以從兩個面向理解,一心臟血管輸出的心血管相關慢性疾病,二中樞神經性腦波穩定度及內心腦中情志波動的起伏。外在氣溫高,體液流失快速,血液濃稠度容易升高,進而心跳及血液循環加快,心肺負荷上升,血壓隨之起伏,血脂血糖穩定度下降,血管壁發炎反應加重,甚至因為熱代謝不良更容易造成神經興奮性上升,因此,夏至養生需要學會顧護心氣,散熱存津。「清淡飲食七分飽」為夏至飲食原則。圖/pexels飲食運動七分好炎熱的氣溫裡,人體為了有效正確散除體內代謝熱,會將氣血聚焦於淺層皮膚汗孔,相對的也會降低腸胃系統運作能力,因此,夏至應盡量「清淡飲食七分飽」,除了消化機能外,顧護體內津液也不可輕忽,運動也只宜七分量,避免過度流汗,耗氣傷津。洛梅汁生津助消化材料:烏梅 30g、洛神花 30g、冰糖適量、水 1400g 製作方法:將水、烏梅、洛神花放入鍋中,煮滾 45 分鐘,放涼後即可飲用紅色的洛神花有降血脂功效。圖/陳立凱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嗌膈,蛔厥吐利。」口感溫和、微酸澀,可以斂肺生津止咳、改善慢性腹瀉。烏梅內含有有機酸、氨基酸等多種元素,能刺激腮腺中的荷爾蒙分泌,對於抗氧化也有不錯的效果,具美白淡斑的功效,除此之外還可幫助清除血液中的老廢物質,使血液的流動變得更順暢,改善血脂代謝,達到清血管的功效。洛神花含花青素、類黃酮素等,有助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發炎,總多酚類物質可降低肝臟的氧化傷害、減少發炎與細胞壞死對肝臟造成的損傷,有助降低肝功能指數,有護肝效果。穴位按摩可改善頭昏及失眠。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夏至頭昏按百會穴「百會穴」屬督脈,位於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往頭頂畫一條線,兩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具有助眠、安神、緩解疲勞、調整自律神經平衡,及改善氣血循環等功效。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通過,隨時按摩百會穴四周,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預防頭暈、促進新陳代謝。尤其因為天氣炎熱,耗損過多津液,導致頭目神昏時,先靜下來按壓百會穴5~10分鐘,調整呼吸,服適量溫水。 前一篇文章 打嗝、癱瘓要留意 恐罹患罕病泛視神經脊髓炎 下一篇文章 轉動下一個生命 黃越綏任器捐大使 熱門新聞 01【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2巴黎佛光人 重陽敬老長幼同樂2025.11.1003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2025.11.1004南天健康日 身心靈課程吸引社區民眾2025.11.1005COP30揭幕 關注氣候人權與森林2025.11.1006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人間佛教國際化2025.11.1007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2025.11.1008【文化遺產】 走訪瀋陽故宮2025.11.1009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常不輕2025.11.1010霧鎖科威特2025.11.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慢性發炎易罹癌、失智 葡萄、花椰菜修復細胞歲末傳愛關懷弱勢 謝祖武任公益大使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黃豆浸泡過再加熱 去除凝集素不脹氣台灣首款本土咖啡 台農1號亮相 作者其他文章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