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16日舉辦「希望香髓 邁向靚彩 『再視一次』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紀錄片暨調查發表會」,病友怡芬(左2)及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左3)出席對談。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病友怡芬2年前突然出現莫名打嗝、右腳無力等異狀,甚至四肢全癱,連大小便也無法自理,歷經1個月的時間,從基層診所看到醫學中心,才確診罕見疾病「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發生於中樞神經的自體免疫疾病,早期診斷困難,常讓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
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依照侵犯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症狀,該名患者的狀況是腦幹、脊髓均受侵襲,打嗝是由腦幹控制,脊髓則會導致四肢癱瘓或發麻,若民眾發現打嗝1周以上都無法停止,就要懷疑是否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可至醫院神經內科就醫。
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疾病特性是「慢慢攻擊神經系統」,有別於中風來得快,病人十多分鐘就出現癱瘓,泛視神經脊髓炎的患者,發病後歷經4、5天才出現癱瘓症狀也是常態,應及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在台灣人數不到600人,且容易與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混淆,不少患者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病友已知有新型生物製劑,能夠提升療效,且根據調查,近8成病友認為能夠改善自理能力及情緒問題。
她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在2021年納為罕見疾病,其主要症狀依照侵犯部位各有不同,視神經受侵犯的患者會出現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等症狀;脊髓遭侵犯的患者會有肢體麻痺、疼痛、大小便失禁及癱瘓等狀況。
若未妥善治療,患者會因反覆發病造成永久傷害,甚至危及性命。
時勢調查公布針對33位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的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此疾病多好發於女性,且多數患者年齡介於事業起步的30至40歲間,超過5成患者面臨職涯困境;40歲以上患者,有8成以上病友因反覆發病造成傷害而被迫中斷工作。
姚秀康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工作中斷,若沒有健保支持難以負擔長期治療衍生的費用,雖然爭取新藥納保將是一段艱辛的路,協會將持續爭取,讓更多人注意到病友知道解藥或無法接受完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