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繫讀者與主人公情感的小事物
傳統大河小說道盡了世事興衰,行文氣勢磅礡如虹。而實際上作家只是借用生活中的微小事物,興發通部的廣大意義。
《紅樓夢》第六回作者曾親自道出這種創作經驗:「且說榮府中合算起來,從上至下,也有三百餘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亂麻一般,沒個頭緒……正思從那一件事那一個人寫起方妙?卻好忽從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說起。」曹雪芹自道劉姥姥是串聯四大家族榮辱興衰,三百多人悲歡離合的一條彩線。作為一個局外人卻見證了賈府這座偌大的藝術畫廊,也從而開展了富麗恢弘的情節架構。
小中見大的故事筆法,也在《金瓶梅》裡一只新生兒玩耍的小小搏浪鼓上出現。這個總共只出現兩次的小事物,恰如劉姥姥一般,在有限的登場次數中,映襯了人物的大喜與大悲。
原是宮廷送來的滿月賀禮,第二次出現時,已是官哥兒留給李瓶兒的遺物。我們通過小說鏡頭的移動,先看到李瓶兒撫棺連聲痛哭,再望向床頭的小小玩具,怎不教人為這心酸的世事,興嘆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