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語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佛法中教人面對執著、破除纏縛的警語。
這句話所要闡明的正是萬物本「空」的道理。「空」並非無,而是萬事萬物皆無永恆、終將寂滅之意。由是,乃可以覺知不對萬事萬物興起執念,乃得身心自在。
是以,「色」即色相,指的是一切有形物質。「色即是空」,說明的正是修行之人一旦不再受到色相的誘惑,知道妻子兒女、金銀珠寶與功名利祿的本來面目──荒塚與枯骨的實相,亦即了悟色即是空的道理,便可以破除色相的執迷。《紅樓夢》裡空空道人的〈好了歌〉已明示,故事尾聲,頑石投胎的寶玉終得削去青絲轉歸空門,只因有形物質的纏縛已無法再拘執他們於萬一。
再者,「空即是色」指的是人間世諸般有形物質本然為空並無實體,而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的。若此四大盡皆離散,即四大皆空。換言之,以有形物質為表象的世界,其實質可說空無所有。即使如此,已證知一切有形物質世界為虛妄不實,也不需因此悲觀消極;反而悠遊自在於這些空無自性的假相中,並以此有形物質過著圓滿幸福的生活,才是空即是色的積極意義所在。是以,許多得道高僧往往能於證悟之後,猶然以有形物質濟助世間苦厄,顯現其積極入世的一面。
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兩者和合,其道理簡單至極:一切有形的物質現象盡皆是如是而已──平常心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