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蟬聯10大死因之首 肺癌最致命 陳玲芳 |2023.06.12 語音朗讀 25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2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與2021年相同,肺癌依然排第一、堪稱最致命。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仍居冠,其次為心臟病,新冠病毒首度擠進前10,從前一年排名19躍升至排名第3。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同2021年,肺癌依然「最致命」。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癌症時鐘每年都在「往前撥」,去年較前年又快轉了3秒,癌篩人數相較於2019年則下降了14%,亦即約有72萬人中斷篩檢,大腸癌下降13.5%最多。她呼籲民眾,在疫情解封的今日,應注重篩檢規律性對於健康的保護。衛福部統計處指出,受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去年死亡人數較前年增2萬4266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7267人,占總死亡人數75.5%,與前年相較,去年死亡人數均呈增加,年增率以新冠病毒最為顯著。與前年相較,去年死亡人數均呈增加,年增率以「新冠病毒(COVID-19)」最為顯著。圖/pexels2022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新冠病毒(COVID-19)、(4)肺炎、(5)腦血管疾病、(6)糖尿病、(7)高血壓性疾病、(8)事故傷害、(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前年相較,去年死亡人數計20萬8438人,較前年增加2萬4266人,增加13.2%,主要受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若就年齡別觀察,1-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44 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2名。202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同2021年,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 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國健署呼籲民眾,在疫情解封的今日,應注重篩檢規律性對於健康的保護。圖/pexels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為1萬4667人,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占8成6。死亡年齡中位數為82歲,較去年增加10歲。賈淑麗表示,癌症已經41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因為癌症死亡人數是5.1萬人,去年又上升2百多人,死亡上升比較多的包括大腸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大腸癌是蟬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賈淑麗表示,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檢部分,疫情趨緩後有回穩,但口腔癌和大腸癌回穩速度較慢,呼籲符合資格者踴躍篩檢。外界關切新冠疫情導致超額死亡,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超額死亡約有6成4來自新冠肺炎,3成來自非新冠死亡。預估到今年底新冠仍在10大死因之列,但名次會降到第6或7,於高血壓和糖尿病之間。 前一篇文章 坐太久、吃太鹹 讓你又「水腫」了嗎 下一篇文章 多汗症嚴重影響生活 交感神經手術根除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5【生活快門】 喜見採茶女2025.11.0606水星室內樂團表演 中美寺傳遞愛與和平2025.11.0607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8日中文化藝術季 大阪佛光合唱團獻唱2025.11.0609【牽手一生】 最深的愛是 我陪你2025.11.0610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 作者其他文章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