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隆朝手稿《臺南孔廟的音樂》,攝於臺南孔廟。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多年前與家人同赴東京晃遊之際,時值神田古本祭,一家人便捨棄了原定東京近郊的箱根溫泉之行,索性在書陣中連逛兩日。第二天傍晚,正準備離開神保町時偶遇友人,於是不禁聊了各自斬獲。
友人是專攻音樂史的,談到他在一家音樂古書店的櫥窗裡看到一部黑澤隆朝手稿,近三百頁,是黑澤先生到臺南孔廟音樂採集報告,報告中除文字紀錄外,還有手錄樂譜、手繪孔廟樂器配置圖、照片等,相當可觀,他看了幾次,沒能下手,建議我不妨去看看。
在日治時期裡,臺南孔廟祭祀音樂與臺灣三大古典詩社之一的「南社」關係密切,鑑於此報告可能內含南社社員參與孔廟音樂演出實錄,連忙一探究竟。
探查之後,果然不負所望。這份報告的確記錄了臺南孔廟「以成社」裡南社社員置身其中,並演奏「十三音」。一九四三年,黑澤隆朝、桝源次郎、錄音師山形高靖,三人組成「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完成臺灣首度的民族音樂調查,其中原住民樂器普查更是臺灣史上第一次。而在臺南孔廟的音樂調查中,則為臺灣留下現存所知最早的孔廟音樂錄音,黑澤隆朝《臺南孔廟的音樂》,正是紀錄這次孔廟音樂調查的重要文本。
黑澤隆朝於臺灣音樂調查歷時三個月後返回日本,同年十二月公開發表調查成果。一年多後,一九四五年東京大轟炸,存於勝利唱片公司的「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原始調查資料大多毀於戰火。
倘若,劫後片紙不湮不滅一如《臺南孔廟的音樂》者,欣慰之餘,大概只能說誠屬天留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