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車廂內,有三名女子正睡成一排,面容都被左邊衣袖遮住,隨著列車一同搖晃,樣子就像輕輕飄蕩的蓮花。圖/Pexels
作者簡介
小泉八雲(1850-1904)
曾任新聞記者、旅行作家,後因定居日本,開始從事日本文化與文學翻譯,並從事創作。小泉八雲原名拉夫卡迪奧‧赫恩(Lafcadio Hearn),出生於希臘的愛奧尼亞群島,父親為英國派駐當地的愛爾蘭軍官,母親則是希臘人。
曾任記者的赫恩精通多種語言,擅於觀察,且熟諳東西文化。對迥異於西方的日本風土及文化甚為喜愛,因此於46歲(1896年)歸化日本籍,同時冠妻姓,改名小泉八雲,並於東京帝國大學任教。由於19世紀末的西方大眾對日本所知不深,他以英文撰寫關於日本文化的多部著作,扮演起西方世界認識日本文化的重要橋梁,被稱為最了解大和魂的西方第一人。
文/小泉八雲
譯/蔡旻峻
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五日,在大阪─京都的火車車廂座席上,日本女性若是昏昏欲睡卻又無法躺下時,會撩起長袖子掩住臉,接著才開始打盹。二等車廂內,有三名女子正睡成一排,面容都被左邊衣袖遮住,隨著列車一同搖晃,就像輕輕飄蕩的蓮花(這種以左衣袖遮臉的方法若非偶然,便是本能。很有可能是後者,因為右手能抓住吊帶或坐墊,以防強烈搖晃)。這番景象優美而有趣,尤其是優美,堪稱日本女子優雅舉止的典型範例;她們總會盡可能以最細緻、最不彰顯自己的方式散發光彩。但這種姿勢也相當可憐,有時像是在厭煩地祈禱著。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們被訓練成有責任、只能對外展現最愉快的面容。
神蹟就在自制中
這讓我回想起某次經驗。
一名在我家中服侍多年的男性,讓我覺得他似乎心情永遠快樂。他在交談時永遠帶著笑容,工作時總看似欣喜,就像對生活中所有麻煩大小事都不知情。但就在某天,我無意間看到他獨自沉思的樣子,他鬆懈時的表情令我大吃一驚。那不是我熟悉的臉。那臉上布滿痛苦和憤怒的深刻紋路,讓他幾乎老了二十歲。為了示意我的存在,我輕咳幾聲。那面容竟然立刻明亮、柔和了起來,有如返老還童般的神蹟。神蹟,確實如此,這就是永無止境的無我自制力。
(摘自《心(精裝典藏版):十五篇剖析日本傳統精神、信仰價值的哲思隨筆》,二十張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