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補、心 3字訣 防高溫熱傷害 陳玲芳 |2023.05.25 語音朗讀 61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如同植物需要澆水,人每天也需要喝水,夏天要避免熱傷害,更要定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節氣改變,天氣逐漸炎熱,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暴露於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到炎熱、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嚴重時,將導致抽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面臨死亡的風險。國健署呼籲,對於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更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晒於高溫環境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3字訣:「涼、補、心」。預防熱傷害3字訣1. 保持「涼」爽包括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戶外工作者,可使用個人防護用具。避免陽光直射,在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生更多的熱;在車內,勿將幼童及寵物單獨留在車內 。同時加強散熱,增加環境空氣流通,或以灑水降溫、加強通風設施及採用空氣調節器。2. 「補」充分水分定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保持每天喝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另外可依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但患有疾病或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除外。同時補充電解質,避免脫水、熱痙攣、無力、頭暈、抽筋等狀況;有鹽分攝取限制者,應遵循醫師建議。避免亂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專家提醒,夏季補充水分,應避免亂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圖/pexels3. 提高警覺「心」首要「留心」氣象預報,留意氣象局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晒措施。注意身心狀況,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請儘快休息並補充水分。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圖/123RF 前一篇文章 全台失智人口近32萬 專家:長者唱歌可訓練記憶 下一篇文章 重溫經典老歌 送暖失智家庭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5【生活快門】 喜見採茶女2025.11.0606水星室內樂團表演 中美寺傳遞愛與和平2025.11.0607日中文化藝術季 大阪佛光合唱團獻唱2025.11.0608【牽手一生】 最深的愛是 我陪你2025.11.0609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10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首款本土咖啡 台農1號亮相BMI太低太高都不好 體脂肪肌肉量是關鍵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 作者其他文章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