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原則,應少吃醃製、煙燻食品及生食,多吃新鮮蔬果,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飲食建議。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依據衛福部2021年死因統計,與國健署202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
她提醒民眾,要避免胃癌的發生,可從「健康飲食」、「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菸檳酒」、「規律運動」和「及時檢查」5招做起,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機率,才能減少胃癌發生。
根據國內研究資料指出,國人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為3成,原鄉高風險地區盛行率可達6成。而原鄉胃癌標準發生率也高於全國,顯見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與胃癌發生率對原鄉地區民眾的威脅更大。
國健署自2018年起從花東地區16個原鄉逐步拓展至12個縣市55個原鄉地區推動辦理「胃癌防治計畫」,並提供衛教服務,例如使用公筷母匙、培養健康飲食習慣,減少吸菸、嚼檳榔及飲酒等風險因子,對於有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者,提供除菌治療,一起守護「胃」的健康。
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為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圖/pexels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但遠離胃癌的威脅,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國健署提供保胃5招,不讓胃癌上門找麻煩:
1. 健康飲食:少吃醃製、煙燻食品及生食,多新鮮蔬果,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建議。
2. 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共杯、共食,養成公筷母匙的好習慣。
3.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最大心跳率計算方法:預估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4. 遠離菸檳酒:拒檳戒菸少喝酒,健康能長久。
5. 及時檢查: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若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