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與網路成癮 讓孩子注意力不足

陳玲芳 |2023.05.23
645觀看次
字級
專家表示,持續培養孩子壓力因應及情緒調節的能力,並調整教養方式,才是解決網路成癮問題的根本之道。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大約有5%~8%學齡兒童受此疾病影響。此疾病成因,與腦部數個腦區,尤其是「前額葉」的功能及連結異常有關,也和基因遺傳,具有高度關聯。此外,在3C普及、網路發達的現代,控管這群孩子的網路使用,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中,最常見的議題之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表示,網路成癮雖然尚未被列入正式的精神疾病診斷中,卻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現象。成癮的核心症狀,包含對於網路使用的失控,且這樣的失控行為,已顯著影響日常生活。

這些表現包含「戒斷症狀」(想上網而無法上網的時候,感到煩躁且坐立不安),以及明知道不妥,但仍花費過多時間於網路上。同時,這些網路過度使用行為,已影響到孩子就寢時間、學校出席狀況、課業學習表現及親子關係等。

李宛臻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因專注力難以持續,更傾向追求新奇刺激,具有高度變化性的事物。相較於現實生活中,必須付出長足努力且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成果,網路上的互動,不但充滿刺激與變動性、又可立即獲得回饋,也因此讓這群孩子更容易沉浸其中而難以自拔。

此外,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容易分心粗心、難以持久專注、坐不住、衝動且較難控制情緒等症狀,讓他們不論在課業學習或生活常規的執行上,都比一般孩子更難達到家長或老師的要求,長期下來累積許多挫折感,孩子便容易轉而用對立反抗或自我放棄的態度去面對外在環境的規範,進而引發更多親子衝突。

這些衝突及挫折,便會讓孩子傾向用網路這樣快速、便捷、可近性高的方式去紓解壓力,而不願去正視現實生活中的困難,久而久之將形成惡性循環。

專家提醒,陪伴孩子探索各種興趣,讓孩子能有生活重心,才是解決網路成癮問題的根本之道圖/pexels


李宛臻表示,有許多因網路成癮問題,被家長帶來就醫的孩子,經過門診評估後,其實潛藏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未被好好診斷治療。「網路成癮」就像一座冰山,浮出海平面上的成癮問題,常常只是冰山一角,仔細爬梳脈絡後,海平面下,孩子面臨的困難與挫折才會一一浮現。

首先,使用藥物好好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十分重要,孩子比較能專注且衝動性下降後,才能更有效的去學習自我節制的技巧,並靜下心來面對現實生活的困難,而非永遠用網路來逃避外在壓力。

此外,持續培養孩子壓力因應及情緒調節的能力,並調整教養方式,例如以鼓勵代替責備,建立簡單但明確的家內規範,同時陪伴孩子探索各種興趣以及討論生涯規畫,讓孩子能有生活重心和長期努力目標,才是解決網路成癮問題的根本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