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台灣鐵道一國三制

文/王文隆 |2023.05.10
1152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軌道運輸多為封閉系統,有專用路權,憑藉著運量大、運價低、汙染小、運輸距離長,且較不受天候影響等優點,為各國普遍鋪設利用。軌道運輸也是台灣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舉凡市郊運輸的輕軌、都市裡的捷運、環島的台鐵或是南北縱貫的高鐵,已然成為我們慣用的交通工具。然而,小小的台灣,卻有著三種不同軌距的鐵道。

眾所周知,台灣最早的鐵道修築始自清末,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銳意現代化,奏請鋪設自基隆到台北大稻埕的鐵路。爾後,繼任巡撫的邵友濂將這段鐵路向南延伸,直到新竹,為當前縱貫鐵路北段的前身。

由於基隆往台北沿途多山,鋪設鐵路除了必須開山鑿洞之外,還得沿山、沿河修築,這使得軌道為了配合地形的變化,不能筆直鋪設,必得彎彎曲曲;因此,一開始便決定仿效地形與台灣相似的日本,不採一般標準軌的一四三五公釐,而採一○六七公釐的窄軌鋪設鐵路。這是因為軌距窄,設計軌道時可以用比較大的幅度轉彎,也能選擇較小的車廂,大幅減少興建成本。

不料,這一個適應地形的決定,竟在日後為日軍於乙未戰爭帶來便利。由於日本與台灣的軌距相同,從日本船運來台的蒸氣火車頭與車廂,毋須調整便能上軌道使用,為日軍的輸運帶來便利;而基隆,恰好是距離日本最近的良港。

日本統領台灣之後,鑒於清代所鋪鐵路品質不佳且常受天災影響,乃重新規畫鋪設,並自新竹往南延伸至打狗(今高雄),修築了貫通台灣南北的縱貫鐵路。為與日本本土一致,且圖節省成本、延續既有路線的路軌寬度,仍維持一○六七公釐的軌距。

當時的台灣,除了一般的縱貫鐵路之外,還有更窄的產業用鐵路軌道。這些鐵道主要用於礦業、林業、糖業等產業路線,軌距多為七六二公釐,約為標準軌的一半。也因此,曾經遍布台灣中南部的糖廠鐵路,行走於其上的車廂便被稱為「五分車」,僅標準軌一半的意思。

這類軌距的出現,始於一九○五年橋頭糖廠日籍技師前往東南亞考察時發現,七六二公釐軌距的鐵道運輸甘蔗最為適合,乃採此法修建。林業鐵道同樣採用此軌距,諸如林田山森林鐵道、太平山森林鐵道,以及目前仍在運行的阿里山森林鐵道,都是這個規格。

其中,阿里山森林鐵道全長約七十二公里,不僅為目前仍在運行、營運長度最長的窄軌森林鐵路,也是目前七六二公釐軌距中,爬升高度最高的一條線路,是許多海內外觀光客慕名搭乘的熱門路線。此外,台鐵花東線由於運量較小,一開始也是採用相同軌距的產業鐵路鋪設,直到一九七○年代北迴線連接至花蓮後,才將軌距與西部幹線統一。

一九九七年三月,台北捷運淡水線中山站到淡水站通車,台灣才出現了採標準軌運行的軌道系統。除了文湖線之外,台北捷運路網全採標準軌,而後無論是高雄捷運或是台中捷運,也都以標準軌為軌距。這大概是基於捷運路線相對平穩,且站距不遠使然。

二○○七年通車的台灣高鐵,由於軌道鋪設多採高架或地下,路線較為平穩、彎道更少,也為了日後採購的便利,軌距同樣採用標準軌。此外,近十年來開通的高雄輕軌、淡海輕軌與安坑輕軌,用的也是標準軌。這使得小小的台灣,竟有三種不同軌距的軌道系統同時並存,彷彿一國三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