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康復者生活品質調查,發現癌後「疲累」最常見,高達三分之二患者,自述治療後受到程度不等的「疲累」困擾。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康復之後,仍有挑戰!台灣首次大規模乳癌患者生活品質調查報告出爐,結果顯示,乳癌患者經治癒後,五到七成有心理情緒等困擾、四到六成因治療所導致的身體症狀困擾。其中,又以癌症後的「疲累」最常見,高達三分之二患者自述治療後受到程度不等「疲累」困擾。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也發現,這些困擾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中,僅有不到兩成獲得解決,顯示未來仍有賴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康復者癌後生活品質。
乳癌是國人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平均每35分鐘新增一人罹病。近年,拜醫療科技進展之賜,多數乳癌患者有機會長期與癌症和平共存,估計在台灣這些「乳癌長期康復者」,累計可能已經超過三十五萬人。
「有人稱他們是倖存者,但我更傾向稱他們為乳癌康復者。」張金堅指出,以本次乳癌患者生活品質調查為例,近四分之三(73%)病友處於「已治癒、無病狀態」。這顯示,除了醫療需求,有必要進一步調查康復者們歷經治療、治癒後,生活上有哪些挑戰、最需要哪些幫忙?以正視乳癌康復者未被滿足的需求。
本次調查由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共同執行,分別針對台北與羅東兩家醫院乳癌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期間從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三月底。總共收集1565份問卷。
調查發現,除了心理情緒與身體症狀困擾之外,有超過半數(53%)康復者選擇重返職場,不過,在回到工作崗位的過程中,卻未必都能順利。7%返職者認為疾病對重回工作崗位帶來極大困擾,40%表示稍感困擾。
調查發現,近半乳癌康復者自覺有睡眠困擾(47%),這在都會區尤為明顯。圖/pexels
以最常見的癌後困擾「疲倦」為例,都會區康復者認為,疲累造成極大困擾的比例,是非都會區的兩倍。此外,以睡眠困擾為例,這次調查發現,近半乳癌康復者自覺有「睡眠困擾」(47%),這在都會區尤為明顯。
張金堅指出,除了求助專業協助,參與病友支持團體的活動不管是唱歌、瑜珈、舞蹈,學習正念減壓、聆聽衛教課程等,也都有助提升癌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