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綺嫻醫師提醒民眾,夏天除毛處紅腫痛,小心毛囊炎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5歲范小姐,和朋友約好放假時去海邊玩水,為了穿上漂亮泳衣,自行於鼠蹊部位、雙腿及腋下進行除毛,沒想到除毛處產生紅腫膿皰合併搔癢疼痛等症狀,經皮膚科醫師診斷為毛囊炎,不僅需要擦藥治療,去海邊的計畫也被迫取消。
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王綺嫻指出,有毛囊的地方,都可能罹患毛囊炎,較常見的部位為枕部頭皮、鬍鬚部位、鼠蹊部、臀部、前胸及後背等等,不僅影響美觀,未適當處理,還有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不可不慎。
王綺嫻說,毛囊炎是毛囊部位發生細菌、真菌、病毒或螨蟲感染的現象,症狀為毛囊處產生紅腫丘疹,有時會合併膿皰,碰觸時有輕微疼痛或搔癢等症狀。毛囊炎容易在環境過度悶熱潮溼、穿著過緊衣物持續摩擦皮膚,或不當刮除毛髮後產生。
另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不當使用抗生素,造成皮膚保護力下降、皮膚表面菌群產生不平衡情形,都會導致毛囊炎。糖尿病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特定抗癌藥物者,因免疫功能低下,使皮膚免疫力不佳,也常有毛囊炎的困擾。
針對毛囊炎的預防及照護,王綺嫻醫師建議,一般民眾應於平時維持皮膚清潔,保持透氣、涼爽及乾燥,並正確除毛,不要過度摩擦皮膚,盡量避免在公共場所泡湯或盆浴。需長期口服或塗抹外用類固醇者,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勿自行購買藥物使用。
她建議糖尿病或服用特定抗癌藥物而產生毛囊炎患者,可與醫師討論相關治療方式。除了改變生活習慣、遵循用藥指示外,調整飲食也可幫助避免罹患或惡化毛囊炎,建議平時減少攝取甜食及燥熱食物,例如麻油、薑母料理,花生、麻辣鍋或熱性中藥材,也要忌口。
天氣逐漸轉為溼熱,罹患毛囊炎的機率增加,除了影響美觀,如果沒有得到適當治療,有可能惡化成疔、癰或蜂窩性組織炎。王綺嫻提醒,毛囊產生紅、腫、痛等發炎現象,在三至五天內若有改善,可自行觀察或選擇就醫,若病灶超過五天未改善且範圍擴大,建議盡早就醫診療,以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