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老化、基因影響或吸菸等生活習慣。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子,可能有年齡老化、基因影響或吸菸等生活習慣,據統計,全球約有2,500-3,000萬人罹患黃斑部病變,且罹患人數逐年提高,多數藥廠皆積極研發治療新藥,期望造福病患。
2023年初,衛福部核可一項治療黃斑部病變新型藥物,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也於近日率先全台醫療院所,引進黃斑部新藥,提供溼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患新型治療方案。
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醫師,分享新藥治療經驗,有位難治型年約59歲男性病人,罹患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屬於一種溼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過去曾多次接受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眼內注射,並透過光動力雷射治療,但其治療成效仍舊有限,無法獲得良好效果。
今年三月底,病患經王嘉康醫師評估後,決定接受黃斑部新藥治療,在眼部注射藥物後一周,黃斑部下的積水減少,且新生血管變小,治療成效相當良好,病患視力也較過去進步許多。
全球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款黃斑部新藥,除治療效果優於過去傳統黃斑部藥物,且其藥物作用時間更長。過去約需每兩個月注射一次,但在注射黃斑部新藥後,大部分病患可以延長至每三至四個月,再進行眼內施打治療。且其副作用低、安全性高,不但減輕病患痛苦,也降低醫師的治療負擔。
惟因此藥物尚未通過健保給付,仍需由患者自費負擔。王嘉康也呼籲民眾,若有黃斑部病變的病患,可向其主治醫師討論適合治療方案,以免視力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