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哈佛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暨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三人同台出席記者會。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2歲施女士,約五年前乳癌復發,卻因為要照顧罹癌的母親、生病的公公,無法全心接受治療,直到乳房腫瘤日益增大、肺部多處轉移,甚至走路會喘,只好再度就醫。
原本她自以為是三陰性乳癌,經詢問醫師才知道其實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雖不適用抗HER2標靶藥物,但可使用俗稱「魔術子彈」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延續生機。
為了實現多陪孩子一段人生之路的心願,施女士決定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勇敢配合醫師治療。
2成患者屬於 HER2陽性
哈佛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指出,我國一年新增超過一萬五千人罹患乳癌,相當於每35分鐘就多一名乳癌病友。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1/5屬於適合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治療的「HER2陽性」乳癌。
這類乳癌因為HER2基因過度表現,不僅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對於部分治療藥物也容易有抗藥性,病友即便完成手術等治療,也有較高的機會復發轉移。所幸標靶藥物問世,鎖定讓癌細胞迅速分裂生長的HER2受體攻擊,改變了HER2乳癌患者命運。
近年,透過不同藥物組合設計、「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適用範圍更廣。突破性醫藥進展,不僅有助解決因為癌腫瘤異質性導致「抗藥性」問題,也使得過往不適用HER2標靶治療的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症患者,多了一項治療選擇。
「弱陽性」乳癌新分類
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指出,HER2弱陽性(HER2-low)可說是HER2乳癌的一種新分類。病理科醫師拿到乳癌患者的組織切片後,會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視癌細胞膜上的HER2蛋白量,依其表現量從低到高,分為「0、1+、2+、3+」等4種結果。其中,只有3+的患者,或是2+再經螢光檢驗法檢測為陽性患者,屬於適用目前抗HER2標靶藥物的「HER2陽性乳癌」。
至於IHC檢測是2+,但FISH檢測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顯示這些乳癌HER2表現量不夠高,不適用現行抗HER2標靶藥物,不足以歸類為HER2陽性。
在過去,這類患者只能依據是否荷爾蒙陽性、PD-L1表現量是否夠高、有沒有BRCA基因變異等,選擇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等。近年,這些不適用抗HER2標靶藥物的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都可望適用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