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舞獅中,客家獅可說是門獨特獅藝,客家人所舞的客家正宗開口獅,獅頭外型略成正方體,獅口成方型,額頭上有「王」的字號。圖/市府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在傳統舞獅中,客家獅可說是門獨特獅藝,客家人所舞的客家正宗開口獅,獅頭外型略成正方體,獅口成方型,額頭上有「王」的字號,造型獨樹一格。為扎根客家傳統技藝,台南市文和實小特別推動客家獅傳習計畫,培養學童成為傳藝小獅王,傳承「客家獅」民俗特色。
南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表示,客家獅隊的組成,是由大獅、俗稱大面的財神、俗稱小面的吉祥猴等三種吉祥物,以及鑼、鼓、鈸等文場樂器共同組成的陣容。其中,大獅的獅面為青色,稱為青獅,具有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吉祥意涵。
古秀妃說,客家獅民俗技藝的文化內涵,除象徵台灣這塊土地,是由多樣化的族群融合而成,也代表客家人克勤克儉、吃苦耐勞的美德。
文和實小校長葉亮宏談到,接任校長以來,一直將客家獅傳習計畫作為學校重點發展特色,希望傳承「文化的根」。學生辛勤練習客家獅的演出,還曾獲全國民俗體競賽優等,並受邀前往校外表演。
除了文和實小,目前還有仁德、大灣、新東、及仁德國中等校,總計一百七十五名學童參與客家獅傳習計畫,客委會除致贈校方客家獅設備,也將繼續推動傳習計畫,盼讓更多人認識台南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