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兩個小時,可培養規律的親子互動時間,透過固定作息,建立睡前儀式,養成好習慣。圖/ 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醫師,我家孩子成長進度不如同學,要喝轉骨方嗎」,常有家長帶著兒女焦急就診,經醫師詢問發現孩子經常晚睡、睡眠時間不足,且作息不規律。專家提醒,當心錯誤睡眠習慣,導致錯過寶貴成長期,兒科醫師陳奕成以三大睡眠建議,提醒家長如何從日常作息,把握兒童成長期。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童專科醫師陳奕成說,許多父母會苦惱孩子總是不願意早點上床睡覺,或在床上翻來覆去難入眠,研究發現,太晚就寢恐會使得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減半,不利發育。
陳奕成說,人在進入深層睡眠期後會分泌生長激素,進而帶動骨骼及肌肉組織成長,國外研究指出,與晚上十點就寢相比,凌晨兩點才入睡,會使得生長激素分泌高峰大幅降低、僅剩一半數值。
青春期前每年平均應該要長高四至六公分、青春期後平均最快每年可增加八至十公分,父母可將此數值,當成評估孩子成長是否落後的指標。
陳奕成也以專業角度提出三大建議,說明如何掌握孩子的睡眠成長關鍵,包括攝取鈣質、色胺酸等天然舒眠營養;建立孩子睡前儀式,培養規律作息。
睡前一兩個小時,可培養規律的親子互動時間,如八點洗澡,九點說故事,九點半關燈、抱著娃娃聊聊天,十點準時入睡。透過每天固定作息,建立睡前儀式,讓好習慣成為孩子固定制約情境。
他提醒,睡前避免讓孩子玩得太開心、接觸太多3C用品、睡覺環境光線太亮等,都容易使得孩童神經接受過度刺激、處於亢奮狀態而難以入睡。建議爸媽應避免讓孩子睡前一小時使用電子產品,或進行太激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