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心律不整人數超過六百萬人,其中約五十萬人為惡性心律不整,一旦未及時治療將引發猝死,每年心律不整猝死人數約近萬人。醫師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過快或過慢,分為良性及惡性,而惡性心律不整分為四種為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搏過緩,若不治療恐引發猝死。不過心律不整仍以良性居多,當有心臟不適,建議由心律不整專科醫師鑑別診斷,若確定罹患心律不整應加以治療、追蹤。
心臟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三高影響出現心絞痛;或有心肌梗塞、心衰竭病史者,心血管較為狹窄;或服用心律不整、促進腸胃蠕動、抗癲癇等藥物,進而可能引發心肌缺氧等問題,容易導致心室頻脈、心室顫動。
心室頻脈症狀為每分鐘心跳可能高達一百五十下以上,併有頭暈、胸痛、喘、呼吸困難等症狀。但如是心室顫動患者發病時,一定是失去心跳,須電擊救命,但也有患者來不及急救而猝死,此類患者猝死機會高於一般人五倍以上。
心房顫動延誤治療或突然發作的併發症為中風,此類患者中風機會高於一般人兩倍以上,但許多民眾不知道自己已罹患心房顫動,此類的心律不整可說是「隱形殺手」,當心臟不適時,應到醫院以二十四小時心電圖進行檢查。
而心搏過緩的心律不整發生原因是心房、心室傳導速度過慢或遭到阻斷,好發原因是老化、心肌梗塞等。
預防心律不整,應從飲食、運動著手避免三高,維持血管品質,避免心肌血流量降低,失去氧氣及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