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油燜春筍美而美

文/朱振藩 |2023.04.03
802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竹筍四季皆有,乃南方重要的菜蔬。中國食之甚久,《詩經》、《周禮》已有記載。由於竹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代表節操高尚,頗受文人喜愛,詩文詠讚極多。如王維之「嘉疏綠筍羹」、陸龜蒙之「盤燒天竺春筍肥」、蘇軾之「好竹連山覺筍香,飽食不覺溪筍瘦」等等皆是。

筍除了竹胎、竹肉、箭萌、竹芽、刮腸篦、玉嬰兒、錦綳兒等別名外,蘇軾起一雅言,直接稱它「玉版」。據《冷齋夜話》載:東坡和劉器之二人「至廉泉寺燒筍而食,器之覺筍味勝,問此筍何名?東坡曰『即玉版也』」。

竹筍種類繁多,人們常食者有冬筍、春筍、鞭筍和筍乾,就其營養和保健價值而言,基本相近,各有千秋。一般而言,滋味以冬筍最勝,春筍則緊隨其後。

清人對筍評價極高,李漁《閒情偶寄》稱其為「蔬菜中第一品也」,且「凡食物不論葷素,皆當作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童岳薦《調鼎集》稱「筍為素食要物」;而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更直接說它「味冠素食」,可謂推崇備至。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一書中,指出:「春筍不但細嫩清脆,而且樣子也漂亮。細細長長的,潔白光潤,沒有一點瑕疵。春雨之後,竹筍驟發,水分充足,纖維特細。古人形容婦女手指之美,常曰春筍:『秋波淺淺銀燈下,春筍纖纖玉鏡前。』(《翦燈餘話》)這比喻不算誇張。」他還調侃說:「你若是沒見過春筍一般的手指,那是你所見不廣。」

竹筍與米同炊,別有番清鮮風韻。白居易〈食筍〉詩云:「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躇,南風吹作竹。」憶及江州生涯,勸人及時食筍,殊堪玩味其中。

宋人楊萬里的〈煮筍〉詩,則對春筍從質地、營養價值和烹調方法上,進行了全面評價。詩云:「嶺南市裡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帶雨劚來和籜煮,中含杯漿新甘露。可齏可膾最可羹,繞齒簌簌冰雪聲,不須咒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讚美之詞,躍然紙上。

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說過:「嶺南筍不如江浙筍,以其地少霜雪,火炎上,故筍味多苦。」而淡竹之筍,生平地土中,至為幼嫩。江浙所產,方是上品,每年早春大量上市,特稱春筍。做菜用途最廣,「煎炒煨燉,無不佳妙」,價亦較昂。

早在清代時,徽商遍及江浙一帶,每年春天,家人會挖家鄉筍,送給在外親人品嘗。為了保持鮮筍風味,即在船上架起爐灶,置筍鍋內燜煮。順新安江而下,日夜兼程,船到筍熟,清香嫩鮮,恰到好處,因而大受歡迎,甚至成為貢品。

而今的「油燜春筍」,乃浙江迎春名菜,寧波尤為知名。它以重油、重糖製作,成品色澤紅亮,鮮嫩爽口,略帶甜味,能促食欲,我嗜食之,唯常見之於餐館小菜。林二呆先生善變花樣,主理中和「大庄」期間,曾以桂竹筍整隻油燜,整盤羅列,一次一個,張口細品,朵頤歡顏,誠快樂自足之妙品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