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四川大震災,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大地的反撲,因為無論從生態或地球科學觀點,人為科技的力量已污染和破壞自然環境,諸如氣候暖化、聖嬰和反聖嬰異常現象,乃至風災、地震的頻繁等,都是人禍的影響。
然而天災人禍防不勝防,平日須有居安思危的意識,特別是台灣位處亞熱帶颱風多,又為環太平洋地震帶,民眾雖有防颱常識和防範措施,但對防震不足,地震的瞬間摧毀性強,故而必須於進門、臥房準備一個內有簡易醫護用品、礦泉水、螢光棒(小手電筒)、收音機、哨子、巧克力、簡易睡袋等的緊急救生袋,而且一旦發生地震,必須設法保護頭部或跑出戶外,若不能,最好躲在梁柱和牆壁交界處。
這些基本簡易防護的工作,必須要先做好,並能熟記,而政府相關部門和民間,亦須不定期做防護演練,所謂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十分重要。
孝佛(台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