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月鳳
一般而言,老師最容易觀察出人際生態的機緣,是在自由分組的活動,落單或不敢積極表態的,常是人際關係困擾較多的人。
我在任教的班級裡,發給每個學生一張便利貼,要學生不記名寫出感謝或讚賞班上某位同學。然後貼在教室後的「真心話」公布欄。我注意到有幾個學生榜上無名,就仔細的觀察了幾天,並補寫幾張便利貼。
另外,我發現,班上一個大哥級的學生,名字頻頻出現,卻沒人讚賞另一位智商稍低但認真做環保的學生,我刻意在上完課時放慢收電腦的速度,看到一夥人正差遣該名學生幫他們跑腿,而且態度輕慢甚至嘲弄他。我忍住沒有制止,只在放學後,自己補上便利貼「感謝○○○,經常為我們做垃圾分類,給我們乾淨的上課環境。」「感謝○○○,經常為我們光顧福利社,卻毫無怨言。」
在他們聽我講「餐廳服務生報復性對奧客食物吐痰的故事」,講「一個小時候被同儕欺負,長大後卻成了同儕求職面試官的故事」,再加一則「有感恩心的人最幸福」的事例後,就輕鬆制止了這近似霸凌的歪風。
身為老師,只要用心觀察,學生的一個眼神、各種肢體語言,就能看出班上的人際網絡概況。若能以智慧洞察機先,就能確切知道是偶一為之的玩笑?還是常態性的霸凌?
一般而言,在學階段,鋒芒畢露或不擅溝通的孩子,過之與不及者;發展遲緩或感受遲鈍被稱白目者;情緒表達不當者;抑或擁有異於大眾的膚色、裝扮、外表者,較易遭群體無明的歧視與排拒,老師若能引導所有的孩子,學習接納別人的優點,藉團體活動,讓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發光,時時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夠讓施暴者在每次的人際互動中學習將心比心,而常被欺負或疏忽的一方,也能在老師的支持下,肯定自我價值,體會逆光前行的柳暗花明。
《入行論》說「片革墊鞋底,即同覆大地。」老師不能照顧每一個人,對境如何防護?還需當事人自心力量。擁有正知正念則能視如雲淡風輕,而教育就是建立正知正念的過程。老師的溫暖教化、真誠投入、至心引航,就是學生心靈風暴的庇護所,更是友善校園的最美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