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型城市農莊 開展農業永續未來 編譯/潘楠慕 |2023.03.26 語音朗讀 41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STEM人才的培養日益受重視。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編譯/潘楠慕愈來愈多教育專家和環境工程師正在思考,如何整合城市農莊和幼兒教育,讓兒童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協助兒童身心更全面發展,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保育意識,帶動永續農業成長。位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拼布城市農場」(Patchwork City Farms)創辦人諾瑪恩(Jamila Norman)正在推廣這種「學前農莊」(preschool farmyard )概念;她表示,學習農業耕作相關知識,是教導下一代如何與自然互惠共存的好方法。諾瑪恩指出,隨著工業化對農業的影響,許多人已與他們所吃的食物脫節,不知道食物從哪裡來,如何種植,或者在食物上桌前歷經那些程序。這種脫節已衍生一系列問題,包括獲得健康農產品的機會減少,人們也更難透過傳統飲食方式,與土地、祖先和文化連結。線上授課是印度提升教育水準的重要一環。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諾瑪恩說:「耕種農作物不單能生產糧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在幼兒教育中加入環保元素,可讓兒童們更了解包裝和加工食物與天然食物的利弊,並且讓他們體驗何謂自給自足,藉此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拼布城市農場」最初只為諾瑪恩的家人提供新鮮的有機食品,隨即擴大至當地社區和餐廳。諾瑪恩表示:「這是我想做的事,起初我是從為家人服務的角度出發,後來我發現,這個概念可以傳播給其他人,農場的業務隨之而來。提供新鮮有機食品是我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與社區互助,把環保理念嵌入城市結構和教育中。」諾瑪恩被視為新一代的美國食品先驅,她希望教導人們如何把更多新鮮食物融入日常飲食,推動農場不斷發展,把新鮮食物送到有需要的社區,為人們創造積極、美好的未來。最重要的理念,則是讓食品朝著永續方向發展,並尊重真正使地球土壤再生的傳統生產方式。兒童在植物園中學習食物的來源。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紐約布魯克林植物園曾發起「為下一個世紀運動」(Campaign for the Next Century)計畫,促進人們對城市永續發展的關注,這項計畫的一環是「探索花園」(Discovery Garden) 讓兒童接觸各種植物,親近大自然。挪威生命科學大學(NMBU)也曾啟動「生活學校」(Living School)實驗計畫,希望以「綠色關懷」(Green Care)提升兒童的健康狀況與學業表現。在城市養蜂是解決糧食危機及減少碳排放的解決方案。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這項實驗計畫旨在建立一套全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小孩與大自然的互動關係。工作團隊決定,以耕作為媒介,讓兒童在種植作物時接觸大自然,並了解日常食物的來源。「拼布城市農場」教導兒童如何與自然共生。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義大利的Aut Aut Architettura工作室,則推出「永恆苗圃」(Nursery Fields Forever)計畫,整合城市農場和幼兒園。計畫發起人拉薩爾(Jonathan Lazar)表示,都市化讓新世代與自然脫節,他希望打破教育與自然間的壁壘,結合學校與農場。她強調,與大自然接觸能讓兒童在生理、心理及認知層面獲得更健全的發展。線上教育平台 印度加強品管印度的就業市場正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愈來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也缺乏具有合適技能的勞工。專家指出,這個問題主要歸咎於印度的教育系統;該國的教育體系與各產業的連結不足,也沒有為學生培養合適的職場技能。印度經濟諮詢公司(Indonomics Consulting)創辦人暨執行長辛恩(Ritesh Kumar Singh)指出,線上教育能夠幫助年輕世代學習更多工作技能,緩解當前的困境。這些數位教育平台能實現教育民主化,讓所有人都獲得優質教育,進而促進產業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印度線上教育平台的素質良莠不齊。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然而,印度的線上教育平台品質良莠不齊。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網路授課備受歡迎,一些大型的平台獲得高額創投資金後,為了盡快擴張,不惜以高價收購潛在競爭對手,並以雙倍甚至三倍的薪資挖角名師。這些線上教育機構投入重心行銷,但這些廣告往往誇大其辭,渲染其教育產品和服務,甚至捏造客戶評論。專家指出,許多平台的教材只是傳統課程教材的數位版本,但價格過於昂貴。即使如此,許多家長擔心孩子的學業落後,仍花費大筆金錢報名。一些銷售主管甚至勸說低收入家庭辦理貸款,訂閱他們無力負擔的課程方案。然而,許多對課程不滿意的家長試圖取消訂閱時卻發現,相關手續既困難又復雜。印度政府機構目前並無法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在公眾的批評下,一些教育科技公司已成立印度教育科技聯盟(India EdTech Consortium),扮演該產業的自律機構。辛恩表示,印度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獨立監管制度,制定基本法規,為執法機構提供法源依據,才能解決線上教育產業的亂象,並恢復客戶的信心。培養STEM興趣 電競不只是遊戲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的「我玩遊戲!」(I Play Games!)公司,讓有色人種的年輕人接觸到電子遊戲背後的運作模式。公司創辦人費爾(Kevin Fair)表示,遊戲能幫助培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興趣,有助參與者學習資訊科技( IT)、編碼、統計、軟體工程等職業技能。費爾回憶,他幼時會拆開任天堂遊戲主機,修復故障問題後重新組裝。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電玩主機不僅是玩具,還啟發他對數位技術的興趣,並因此學會編程和修理電腦。電競遊戲有助玩家養成創造力和編碼技能。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費爾指出,遊戲玩家會自然養成一些STEM相關的技能,例如熟練的打字技術有助提升玩家在現代工作場所的效率;另外,一些實力強大的玩家能分析他們在遊戲中見到的數據,「這是發生在人腦中的高端數學」。非裔美籍的費爾表示,他創辦「我玩遊戲!」公司,除了希望培養更多STEM領域的人才,更希望提高這些領域的多樣性。對有色人種學生來說,電競領域能接納更多元的族群,是改善STEM領域多樣性的可行之路。費爾指出,調查顯示,美國在STEM教育方面已落後歐洲,且遊戲產業的任職者仍以白人男性居多。他希望提升STEM的多樣性,這將有助改善薪資平等、激發創新,並幫助美國保持競爭力。爾灣加州大學(UCI)的研究,支持菲爾的構想。該校與北美學術電競協會(NASEF)的合作計畫發現,電競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和科學的興趣,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受益最多。創辦數位教育公司Beatbotics的強斯頓(Jihan Johnston)也抱持類似理念,致力將學生對電競的熱情引導到STEM領域,並促進種族多元化。強斯頓說:「這些孩子出生後就接觸數位設備,如果能提供正確的引導,他們會主宰這個世界。」教育專家希望讓兒童自小了解自給自足的重要性。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前一篇文章 廢棄碎石、陶瓷 變成新建材 下一篇文章 光害危及植物 恐釀昆蟲世界末日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⑤2025.11.0108愛我青年三好學佛營 讓信仰引導人生2025.11.0109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10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 作者其他文章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