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有寄生性植物日本菟絲子,大舉入侵台北市,已有多棵榕樹遭寄生抽養分,瀕臨枯死。
這讓筆者想到蔓延在台灣各地的「小花蔓澤蘭」,由於生長速度快,在外國有「一分鐘一英里雜草」之稱,許多植物被它纏勒覆蓋而死,已嚴重影響台灣中低海拔地區的生態,至今無法可治
;而前幾年的紅火蟻,仍在台灣各地蔓延,甚至多年前引進的福壽螺,雖經多年投藥,仍不絕於各地農田,影響農業地力使用。
台灣近二十年來外來物種日益增多,進入台灣的方式不同,如福壽螺、菟絲子是因藥用、食用價值而引進,紅火蟻、小花蔓澤蘭是無意間夾帶進入,中國畫眉是因觀賞與商業價值走私闖關,但都已對台灣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浩劫。
但有人認為,不應為了維持「本土」而撲殺外來種生物,筆者認為,這忽略了台灣因地質因素成為封閉地形,使本土的生態獨樹一格,生物系統在世界生物學上,有獨特的研究地位,如今卻因外來物種的擾亂而改變。
儘管生物學有「物競天擇」的原則,但物競天擇是處於「獨立」且「封閉」的系統,不受因人為帶入外來物種,而產生的自然演化原則,如今卻因商業或無意的人為因素,干擾了台灣生態環境,這不僅違反演化論,更造成台灣生態浩劫。
我認為,有心或無意引進甚至縱放外來物種,都是自私的行為,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更會破壞台灣自然生態,因此如何保護本土物種,維持台灣原有的獨特生態環境,是「愛台灣」的重要課題。
文達(彰縣員林/生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