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去年到訪大西國中,履新不久的洪毓澤校長蹙著眉頭,正愁新生來源不足,減班勢必難擋,超額老師必須支援他校;今年再訪,他已躊躇滿志,好整以暇靜待訪客。他心情的轉折,讓我渲染到「春天」的氣息,也感受那股逆風而上的氣流。
誠然,如我所料,他傳來喜訊,說學校今年很有可能增一班。我乍聽,心臟差一點跳出心口為他喝采,但心裡仍掛滿問號,怎麼可能?鳥不生蛋的偏鄉國中,人口外移嚴重,從哪裡迸出一班學生來?
打從進入校園,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沉浸春酒的紅顏,言笑晏晏,眼神炯炯,滿溢幸福;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果不其然春天降臨了!因為校園有個精神矍鑠的春神,不畏處境困蹇,鬥志昂揚,想方設法為學校爭取更多社會資源,整頓教學環境,儼如虛室生白──讓陽光透進來,溫暖並滋潤師生心靈,更似枯木逢春。
洪校長天天都在運籌帷幄,他先以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就像營養不良的植株,不猛然施重肥,而採因勢利導策略;他清楚留在蒺藜偏鄉學童,不是被環境所困,就是不知為何而學?然而,這種「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現象人人都懂,但能發心去挽救劣勢者幾希?
許多情形是外界資源雖進來了,卻沒有一顆細膩的心去規畫運用,也僅會淪為煙火式的絢爛;只做表面功夫的學校,是無法捉住孩子的心,也得不到家長的青睞。是故,偏鄉的教育,總是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期待春天的腳步也一再落空。洪校長深以為戒,他嫻熟校務的鋩鋩角角,按部就班彌縫罅漏,面對全校七十二個學生像庖丁解牛似的游刃有餘,優雅辦學。
校園植了樹,育了苗,春天來了,鳥兒願意呼朋引伴來築巢;我無意中瞥見這位飛著白髮的園丁,他眼裡有一抹沒藏好的笑意──很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