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民法親屬編修正,子女姓氏可以「由父母書面約定」,不再一律「從父姓」。不過,婦女團體調查發現,近一年來,出生的新生兒中,父母約定從母姓的比例僅百分之一點三,逾六成準爸媽明確表示不會讓子女從母姓,傳統父系社會主義仍根深柢固。
婦女新知基金會指出,據內政部統計,從去年五月民法親屬編修正子女姓氏至今年二月,申請出生登記的有十八萬六千多件,其中約定從母姓者只有兩千四百六十五件,約占總數百分之一點三。
婦女新知與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也針對台北、高雄地區的準爸媽做意見調查,發現雖有百分的五十九點八的準爸媽贊成子女姓氏改為由父母約定,仍有百分之六十二明確表示,不會讓小孩從母姓。
這項調查中,受訪者不願讓子女從母姓的理由,依序是不需要(百分之二十九)、依循傳統(百分之二十六)、傳宗接代(百分之十六);而表明願讓子女從母姓者只有百分之七點六,百分之二十七點一表示不一定,理由是還在評估、要與長輩商量、要與先生商量等。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表示,姓氏代表著對家庭與父母的認同,不應是父親理所當然的特權,隨著家庭組成日趨多元的今天,姓氏也應有多元的選擇,不應被傳統父系中心主義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