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回音-張舒嵎雕塑新詩創作展」即日起在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舉行。圖/虎尾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雲林報導】「記憶。回音-張舒嵎雕塑新詩創作展」即日起在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舉行。校方表示,本次共展出藝術家張舒嵎32件陶藝雕塑作品,以及多首新詩創作,活動現場並邀請張舒嵎為觀眾導覽。
擅長以「人」的型態為創作主軸的張舒嵎,鍾情於白陶土的色調,善用竹刀刻畫出不假修飾的痕跡,並以釉藥在白陶土上繪出人物內在靈魂;透過立體雕塑與帶有顏彩的隱喻圖像,成為其作品特色,同時也呈現張舒嵎追求美、追求真的精神。
1962年出生於南投縣竹山鎮張舒嵎,因為兒時塗鴉而啟蒙了自己的創作,他自學西畫並於1992年舉辦第一場西畫個展,後來西畫邁入立體陶塑創作領域,並在家鄉成立「沉潭荷花田陶工房」。他同時也是國家級工藝師,由文化部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評選為第三屆「台灣工藝之家」,對台灣工藝發展貢獻深遠。
自小在竹山成長的簡樸生活,豐富了張舒嵎的創作靈感,也加深他對社會、生活及內在世界的探索,其展覽並展出張舒嵎多首新詩創作,部分詩作與其陶藝作品相呼應,觀者透過其看似樸拙的雕塑作品與詩作中呈現的情感與風景,可閱讀藝術家觀看世界的方式與內在深度,展覽即日起至3/16,於虎尾科大第二校區綜三館一樓展覽室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