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泱汀
文/嚴崑晉
不久,齊、魯兩國在長勺交戰,莊公與曹劌共乘一輛戰車。戰事一開始,兩軍擺好陣式,準備決一死戰。此時,齊軍擂響戰鼓,大舉進軍。莊公見狀,正要傳令擊鼓,曹劌立即阻止說:「不行,現在不是擊鼓的時候。」一直等到齊軍擂了三次戰鼓,曹劌才對莊公說:「是時候可以擊鼓進攻。」莊公這才下令,只見魯軍戰鼓一響,士兵們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將齊軍打得潰不成軍,大敗而逃。
莊公見齊軍敗逃,正要下令追擊,曹劌馬上阻止說:「現在還不行。」說完,從戰車下來,察看地上齊軍戰車車輪留下的軌跡,又返身登上戰車,在車前橫木上仔細眺望齊軍,過了一會,才對莊公說:「好!現在可以了。」於是,在莊公的號令之下,全軍追擊,戰勝齊軍,將其趕出魯國國境。
打了勝仗後,魯莊公不明白這場仗為什麼要這樣打,親自向曹劌請教。曹劌因此具體分析勝利的原因:「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而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意思是說,作戰打仗,依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都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衰退了些,等到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可說是消失殆盡。當敵方的士氣消失時,趁這時候擊第一次鼓,我方戰士們士氣正旺盛,必定會戰勝敵人。此外,齊國是個大國,用兵難以捉摸,眼見是敗逃,恐怕埋有伏兵。我察看他們車輪的軌跡錯雜混亂,又望見他們的軍旗東倒西歪,確實是大敗而逃,所以才請您下令追擊齊軍。
於是,魯國因曹劌的謀略而贏得勝利,曹劌對勝利原因的分析,常為兵家所稱道,尤其是「一鼓作戰,再而衰,三而竭」的論述,更是成為名言古訓,成語「一鼓作氣」即源自於此,原指作戰擂第一通鼓,將士兵們的勇氣振作起來。今則用以激勵人,不論在生活上,在求學、工作上,應當趁著一開始滿懷壯志,有著高度熱情的時候,鼓足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與「打鐵趁熱」、「一氣呵成」的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