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糧源】唱出稻香生命力 文/旅行好農雜誌 |2023.02.20 語音朗讀 20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活動構想從產銷班辦小農市集開始討論,最後結論竟然是舉辦前所未見的音樂節。圖/旅行好農雜誌、穀稻秋聲提供 文/旅行好農雜誌台灣稻米曾是重要民生所需,從足食到過剩,多年來媒體所顯露的稻米產業,從紀錄片《無米樂》開始,大多是悲情較多。第3屆百大青農鍾雨恩,穀稻秋聲音樂節主辦人,為何選擇回富里創新「天賜糧源」,把悲情的稻米變成歡樂、公益的傳統產業?且聽他分享如何與農共生、稻取快樂的生活體驗。 鍾雨恩回富里創新「天賜糧源」,把悲情的稻米變成歡樂、公益的傳統產業。圖/旅行好農雜誌、穀稻秋聲提供天賜糧源 另類社福鍾雨恩是家中獨子,回鄉單純只為接手阿公和父親的農務,倒沒想到要把悲情轉為歡樂。農業除了靠天吃飯,其實每個時代都有些改變的契機,例如:富里最早推有機米、稻米生產機械化、網路興起後通路多元化、民眾支持友善環境……等。農業的悲情與辛苦一直都在,既然回到了農村,當然希望融和老農經驗和青農創新,走一條雖然辛苦但不一樣的路。讓更多消費者支持在地有機農產,讓更多人認識稻米,吸引更多年青朋友投入,到農村一起生活,但外界看到的快樂,其實是辛苦的。 「天賜糧源」經由鍾雨恩和富里983年青團隊的努力,舉辦活動、公益行銷,終於了成果。圖/旅行好農雜誌、穀稻秋聲提供2010年,他從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畢業,原本想留在台北找工作,意外的措手不及,退休返鄉成立有機米品牌「天賜糧源」的父親突然生病,身為家中獨子,面對要不要回富里,陷入親情掙扎。陳正芬教授鼓勵他返鄉,她說,農村很需要年輕人,回去整合在地資源,和農民一起創造農業價值,這何嘗不是社會福利?老實說,要不是父親生病,他並沒想要立刻回富里,當初因為老師一句話說服了自己從農,這算是社福的初心吧!人生在沒有藍圖下匆忙返鄉、接手家業,一下子就12年,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例如:透過大碗公募資計畫,提高契作農民所得,邀企業一起照顧弱勢團體……就是因為不忘初衷,實踐社福的理念。 活動構想從產銷班辦小農市集開始討論,最後結論竟然是舉辦前所未見的音樂節。圖/旅行好農雜誌、穀稻秋聲提供舊有品牌 創意行銷鍾雨恩剛接手父親創立的天賜糧源,一開始班員只有7位,契作面積大約10公頃,現在已有40多戶農家加入,老中青三代都有,契作面積已達70多公頃。父親創立的天賜糧源品牌經過他和富里983年青團隊的努力,舉辦活動、公益行銷……等,終於有些成果。創造品牌價值,給了天賜糧源一對翅膀,帶來更高的收益,當後端銷售做得更好,給農民的收購價格就可以提高。鍾雨恩經過5年的學習,除了種稻、賣米,總希望在地方做些不一樣事情,心想可以透過活動舉辦,讓天賜糧源的品牌、有機米產品和在地生活,被更多人看見。 鍾雨恩透過活動創造品牌價值,讓「天賜糧源」有機米產品和在地生活,被更多人看見。圖/旅行好農雜誌、穀稻秋聲提供活動構想從產銷班辦小農市集開始討論,最後結論竟然是舉辦前所未見的音樂節,夾雜著興奮與擔憂的心情,他不斷告訴自己「做就對了」。在富里983團隊協助下,花了7個月的時間,有了第一屆穀稻秋聲——富里山谷音樂節。即使2020年疫情暴發,也毫無懸念決定續辦,民眾依然熱情不減、支持活動,讓穀粉繼續鼓掌、起立安可。鍾雨恩表示,這幾年不斷透過「食農課程」或「體驗活動」,讓消費者理解農民辛勤耕作的價值。儘管農業的型態多元,跟百業相比,在太陽下工作相對辛苦,還要面對氣候異常,產銷失衡的問題,但既然走上務農這條路,努力做就對了!期待下一屆的穀稻秋聲富里山谷音樂節,在美人山與大家相見。 圖/旅行好農雜誌 前一篇文章 【保健酵素】天然發酵食物抗氧化 下一篇文章 【女農當家】六十石山 天空小舖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不傷害動物 時尚又美麗傳統市場 Vegan蔬食法餐綜合彩虹舒食 開胃又營養 作者其他文章【水果出任務】蔬旅小崇ㄉ果園【有機茶園】尋找大自然生命力【永續福報】蔬福生活 小農市集【魔法香草】開啟療癒身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