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古早牛車輪

文/吳宏信 |2023.02.15
686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台灣以農業跟畜牧為主,牛車是耕田及載物的得力幫手。據說,台灣第一台超級電腦就是用牛車載運的,因為內部的精密組件經不起碰撞,也可見牛車的普遍和重要性。

初期的牛車輪是板輪,由荷蘭人引進台灣,以木板拼合且無軸輻,板輪大又笨重,有兩輪也有四輪的,多用來裝載作物。清代孫元衡〈秋日雜詩〉:「物情殊熳爛,問俗竟何如。樂事喧鼉鼓,哀音轉犢車。」轉犢車為轉動牛車輪之聲,充分反映出當時的生活型態。

日治時代至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牛車輪逐漸演進,材質也從木板鐵圈改為外包鐵環、前兩小輪後兩大輪的木輻鐵圈輪,再逐漸改為橡膠輪。之後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牛車走入歷史,破敗的車體被棄置,任憑日晒雨淋;而牛車輪被淘汰後,有的則是嵌裝在圍牆上,散發思古之幽情。

嘉義縣太保市的水牛厝,廟前以牛車輪作為橋梁欄杆,頗具特色;台中太平古農莊文物館,以牛車輪當招牌及引導,吸引顧客眼光;嘉義頂菜園讓牛車輪化身成堅固木桌椅,賜予古物新生命。也有被藝品店或家具店改造成生活用品待價而沽,或是變成古董被收藏在民俗文物館裡,甚或轉化成裝置藝術,獲得了另一層價值。

另有早期的穀倉「古亭畚」,又稱「鼓亭畚」、「古廩畚」,以木製牛車輪為底,下方拿石塊或磚頭墊高,避免和地面接觸,減少溼氣和潮水入侵;外殼則以竹片編成鼓狀物,塗抹石灰保固,側面留畚門供裝卸穀物,稱為「車輪畚」。

自家為老式販厝,每排房型不一,有的圍牆以牛車輪當裝飾,看來古色古香。多年前一位鄰居請師傅將圍牆敲掉,換上白鐵電動門,拆下來的牛車輪棄置一旁,我以兩百元買下,擺放在陶藝工作室,倒也十分搭配。

林清玄在〈牛車輪〉一文中提到:「看著茶藝館的牛車輪,我感到有些疑惑:我們的時代是在進步或在退步?是在帶領我們進入更美好的生活,或只是在混亂中忙碌地滾動呢?」望著靠在牆邊的牛車輪,撫今追昔,頗值得深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