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健保給付占80% 偏遠地區民眾就醫受影響 衛署:獎勵聯合執業
【本報台北訊】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後,在總額給付、單一藥價支付制度下,社區地區醫院相繼倒閉,從七百五十家,萎縮到兩百五十多家,偏遠地區民眾健康無人顧。台灣地區醫院協會今日將發起抗議行動,呼籲有關單位解決不公義的社區醫療政策。
地區醫院協會指出,由於地區醫院紛傳倒閉,經濟弱勢的鄉下民眾,就醫就得遠赴市區醫學中心就醫,舟車勞頓之外,醫藥負擔也增加,形成就醫障礙,民眾常忍著病痛,每個月只能就醫一次。以彰化縣田中鎮、北斗鎮為例,附近的二十萬民眾,過了近五年沒有夜間急診的日子,發燒的孩子、心臟病發的老人家,只能跋山涉水送至醫學中心。
常務理事謝文輝表示,健保總額給付是造成地區醫院垮台主因。歐美國家多將大部分資源放在地區醫院,台灣卻完全顛倒,大醫院占健保給付百分之八十,但地區醫院卻只占百分之二十,使得弱勢社區、鄉鎮醫療院所紛紛倒閉,弱勢民眾只好轉而到較遠的大醫院,交通與經濟都是一大負擔,抱病求醫之路更加不便。
此外,在藥物資源方面,由於健保藥費採單一給付價,大醫院進藥量大可壓低藥價,地區小醫院採購價卻較高,高價藥長期不堪負荷,恐怕影響偏遠地區病患用藥,再加上衛生署對署立醫院儀器、採購設備等補助遠多過小型地區醫院,醫療資源分配不平均,也是讓小醫院垮台原因,
地區醫院協會強調,地區醫院是社區醫療的骨幹,呼籲新政府正視不公不義的地區醫療政策。
衛生署對此做出回應,全民健保鼓勵醫師至醫療資源缺乏地區開業或巡迴醫療,健保局均核予較多給付,另並辦理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促使民眾就醫可近性提高。
為因應人口老化及健康之需求,自九十四年起亦推動「小型醫院轉型計畫」,獎勵與診所聯合執業,使地區醫院扮演就地醫療之重要角色。
有關全民健保藥價基準檢討修正問題,健保對各層級醫院診療項目,絕大部分支付相同點數,只有病房費等少數項目不同,是為反映法令對各層級醫院人力要求不同所致,各界可提出意見,健保局將召開會議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