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輿論高度關切下,衛生署昨天邀集專家學者討論維他命定位問題,衛生署有意比照美國目前做法,將維他命視為「膳品補充劑」來管理,但有部分學者反對,擔心改列食品後,民眾反而過量食用,有安全上的疑慮。
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說,專家學者對於將維他命全都改為食品管理,仍不放心,主要是因為脂溶性維他命A、D、E、K,若由藥物改為食品,且民眾攝食量又太多,則會有安全上的風險。故最後決議,注射劑型維生素、單方高劑量維生素製劑,及化學結構式與天然含有者不同之維生素製劑,仍然應以藥品管理。
廖繼洲表示,美國早已將維他命列為「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而非僅以「藥品」或「食品」加以管理。我國雖有意比照辦理,但目前並無相關管理法規,因此將進一步研議,盡速預告維生素製劑管理原則草案,廣納產、官、學各界之意見,以作為最終管理方案擬定之參考。
對於部分專家學者的疑慮,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謝天仁認為,只要加強民眾教育即可解決。
成大醫學院副教授彭巧珍表示,以前將劑量超過人體所需二點五倍以上的高單位維他命,列為藥品管理,雖有其道理,但一來國外也已改變管理模式,二來目前維他命種類多如牛毛,有必要考慮放寬管理,而美國的做法,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