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也會犯錯,偶讀下列經文,不由得興起「何況是人」之感嘆。
經文說:「是時眾中,多有菩薩。業障深重,諸根暗鈍。善法微少,好於憒(ㄎㄨㄟ)鬧。談說世事,耽樂睡眠。多諸戲論,廣營眾務。種種貪著,為所不應。妄失正念,修習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第一句話「是時眾中,多有菩薩」,點出了當時的場景,在與會的會眾裡有多位菩薩。「業障深重,諸根暗鈍」,諸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句是總說,所說的皆是原則,細說的還在下面經文。
「善法微少,好於憒鬧」,善根少,喜歡憒鬧,「憒」是糊里糊塗,「鬧」是湊熱鬧。「談說世事,耽樂睡眠」,喜歡談論世事,迷於放逸享樂。
「多諸戲論」,凡是無益於道心的言論,都稱作戲論。「廣營眾務」,廣是繁多,營是經營,喜歡攀緣,廣攬許多無意義的俗務。「種種貪著」,染著境緣,增長貪瞋癡慢。「為所不應」,佛在經中教導,不應該做的事,卻天天去做。
「妄失正念,修習邪慧」,佛是覺悟,不是迷而不覺,世智辯聰,與佛不相應、與法不相應,屬於邪慧。《金剛經》講得好,「離相離念」,「三心不可得」,「諸法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諸法實相。
「下劣精勤,行迷惑行」,他們在生活中,似乎也很精進、很勤奮,可是所做的都是迷迷糊糊的行跡。
彌勒菩薩見到會中這麼多業障深重的初學菩薩,非常感慨。佛門有句話說:「初發心者,成佛有餘」。初發心的人非常勇猛,真有道心,可惜保持不久,所以又有句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
彌勒菩薩問大眾:「你們為什麼退轉?為什麼不能精進?」這些菩薩們也都很誠實地說:「我們的確沒有增長,只有退轉,因為,我們的心常有疑惑。」
彌勒菩薩非常高明,並不直接教導他們。這些菩薩眾中有六十位,人數並不多,他們就跟彌勒菩薩一起去見佛,見佛時,自然就生起慚愧心。佛首先勸他們不要悲傷,然後詳細說明世出世間法,都不離因果的道理,使那些陷於迷惑的人們豁然開朗。
為了一宗人事任命案,引起軒然大波,群加撻伐,大有震撼政局之勢。星雲大師曾經講過,角度不同,觀察到的面也互異,假如雙方的當事者,看待對方,說一句「菩薩也會犯錯」,相信就釋然了。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