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淡水魚類列保育類 陸域野保名錄預告修正 |2023.01.18 語音朗讀 10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氏鰍鮀。圖/周銘泰提供 【本報台北訊】農委會1月16日預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溪流細鯽、陳氏鰍鮀、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及韌鰕虎屬,共6種1屬淡水魚類,新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民眾若有相關意見,可於預告期限2023年3月17日前提出。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因應國內外生態環境改變及野生動物資源變動,動態調整「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以反映野生動物資源真實情況,務實保育。林務局說,這次預告修正內容,主要針對該名錄第5點有關「陸域(含淡水域)魚類」部分,將6種1屬原為一般類的淡水魚類調整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溪流細鯽調整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陳氏鰍鮀調整為「珍貴稀有」,而調整為「其他應予保育」者則有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及韌鰕虎屬等4種1屬。中間鰍鮀。圖/周銘泰提供林務局表示,上述魚類經過民間及學界專家與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依據野生族群分布、族群趨勢,及是否面臨棲地消失、商業採集獵捕、利用等威脅因素,評估分類後,將相關受威脅的物種列為保育類。林務局說,以台灣特有種溪流細鯽為例,目前發現僅侷限分布於南投縣某溪流上游不到200公尺河段,成魚可能只有100至200尾,族群數量相當稀少,因而評估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而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有3種1屬鰕虎將被列為保育類,主因是這些鰕虎棲息的獨立水系,由於河川整治、興建固床工或攔沙壩而改變原本棲地型態,導致可利用的河道與棲地縮減,難以洄游,再加上有些魚種具有觀賞價值,民間商業採捕壓力大,使族群數量日漸稀少,因此林務局認為有必要列為保育類限制捕撈。林務局表示,預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5點,自2023年1月16日預告隔天起60日內可陳述意見,預計於2023年3月17日截止後將擇期辦理公告,民眾如有相關修正意見,可於預告期限內提出建議。砂棲瓢眼鰕虎雌魚。圖/周銘泰提供 前一篇文章 高雄蓮潭燈會初五登場 轉乘捷運賞燈不塞車 下一篇文章 春節應景花卉怎麼挑選? 一次看清楚 熱門新聞 01【島嶼拼圖】啜飲時光佳釀:探訪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025.11.1802【閃文集】貓咪成長的魅力2025.11.1803【歲時.節氣】小雪──霜風一夜落寒林2025.11.2004新營講堂慢活閱讀 佛光家庭享受走讀趣2025.11.2005COP30首份草案 重啟化石燃料戰場2025.11.2006北島佛光山三皈五戒 點亮自性開啟智慧2025.11.2007【分享時刻】荷花與火車2025.11.2008佛大蔬食系 國際廚藝賽獲銀、銅牌2025.11.2009【愛的關鍵字】 老壯世代的共居挑戰2025.11.2010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2025.11.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旅遊 快閃推廣仙草嘉年華 酷洛米吸睛大雪山 賞楓好時節南投花卉嘉年華 大花毯吸睛三重二二八公園 紫色花瀑優雅垂落北市府新壽解約 輝達落腳北士科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