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淡水魚類列保育類 陸域野保名錄預告修正

 |2023.01.18
1058觀看次
字級
陳氏鰍鮀。圖/周銘泰提供

【本報台北訊】農委會1月16日預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溪流細鯽、陳氏鰍鮀、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及韌鰕虎屬,共6種1屬淡水魚類,新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民眾若有相關意見,可於預告期限2023年3月17日前提出。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因應國內外生態環境改變及野生動物資源變動,動態調整「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以反映野生動物資源真實情況,務實保育。

林務局說,這次預告修正內容,主要針對該名錄第5點有關「陸域(含淡水域)魚類」部分,將6種1屬原為一般類的淡水魚類調整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溪流細鯽調整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陳氏鰍鮀調整為「珍貴稀有」,而調整為「其他應予保育」者則有中間鰍鮀、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及韌鰕虎屬等4種1屬。

中間鰍鮀。圖/周銘泰提供

林務局表示,上述魚類經過民間及學界專家與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依據野生族群分布、族群趨勢,及是否面臨棲地消失、商業採集獵捕、利用等威脅因素,評估分類後,將相關受威脅的物種列為保育類。

林務局說,以台灣特有種溪流細鯽為例,目前發現僅侷限分布於南投縣某溪流上游不到200公尺河段,成魚可能只有100至200尾,族群數量相當稀少,因而評估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而比較特別的是,這次有3種1屬鰕虎將被列為保育類,主因是這些鰕虎棲息的獨立水系,由於河川整治、興建固床工或攔沙壩而改變原本棲地型態,導致可利用的河道與棲地縮減,難以洄游,再加上有些魚種具有觀賞價值,民間商業採捕壓力大,使族群數量日漸稀少,因此林務局認為有必要列為保育類限制捕撈。

林務局表示,預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5點,自2023年1月16日預告隔天起60日內可陳述意見,預計於2023年3月17日截止後將擇期辦理公告,民眾如有相關修正意見,可於預告期限內提出建議。

砂棲瓢眼鰕虎雌魚。圖/周銘泰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