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小天地】李璟〈浣溪沙〉

文/嚴崑晉  |2023.01.17
1239觀看次
字級
圖/塔可

文/嚴崑晉

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杆。 

南唐中主李璟有兩首〈浣溪沙〉,一詠春恨,一詠秋悲,此為第二首,是李璟詞之代表作。

「菡萏香消翠葉殘」;「菡萏」即是俗稱的「荷花」,相較於俗稱,更能給人一種珍貴高雅的感覺。「翠葉」是指荷葉,用一「翠」字來形容荷葉的色澤鮮豔清新。詞人用「菡萏」、「翠葉」代指生氣洋溢、欣欣向榮的夏天景色。但是,在「菡萏」之後綴以「香消」二字;「翠葉」之後綴一「殘」字,意謂著那花香已消盡,綠葉已枯敗,隨著季節變遷,繁榮夏景已成蕭瑟淒涼的秋色。

「西風愁起綠波間」,此時西風從綠色的水波間吹過,引起了思婦的愁情。在她的眼裡,西風就好像是一股蠻橫勢力,摧殘著荷花、綠葉這樣的弱者,於是那珍貴芬芳的生命因此消殘凋零,如何不令人悲傷惋惜呢?詞人藉由「愁起」二字,將花與人結合在一起,而在下句正式寫出人物的哀傷情感。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看」字落在韻腳的位置上,須念平聲。這句感歎道:我的年華容色也與美好時節的景物一樣,隨時光流逝,已經讓人連看也不忍看!

這首詞的上片寫景物的消殘引發思婦之傷感,下片則呼應上片,進一步深寫思婦的悲恨之情。過片的兩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在細雨迷濛的秋夜,思婦在夢中與丈夫相見,卻被雨聲驚醒。夢醒之際,回到了長離久別的現實,丈夫仍在遙遠的雞鹿塞(詩詞家用以代指邊塞戍守之地),只有點點滴滴的雨聲陪伴,這般孤寒淒寂之情該如何排遣啊?於是走到高迥的小樓,拿起珍美的玉笙,一遍一遍的吹奏,直至最後一遍,玉笙因簧片受潮,發出淒涼悲咽的聲音,聽在思婦心裡似乎感受到些許寒意。

「多少淚珠無限恨」,從「細雨夢回」到「玉笙吹徹」,那積壓在思婦心中的苦想與悲傷,至此傾瀉而出;那流不住的淚水,訴說著無盡的怨恨。

「倚欄杆」,詞家最後給我們一個畫面,它可以是故事的結局,即是:思婦就這樣流著淚水、滿懷著悲恨,獨自倚靠在欄杆,無可奈何。它也可以是故事的開端,因為「倚欄杆」與詞一開頭的前兩句遙相呼應,所以思婦何嘗不是從高迥的小樓、倚著欄杆,望見蕭瑟淒涼的秋景而引發起這一連串的情感呢?

李璟寫這首詞時,南唐的國運已一天不如一天了,詞的表面是寫著閏怨,但實際上另有寄託,所以看見香消、葉殘的景象,才會感慨如此的深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