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連15年癌王 明年將爆增

陳玲芳 |2022.12.30
897觀看次
字級
10大癌症排行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健署昨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0年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比2019年快轉1秒;10大癌症排行,再度由大腸癌居首。

2020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2019年增加725人。大腸癌連續15年居10大癌症死因之首,但發生率卻因疫情減少癌篩人數而下降,疫情改變民眾就醫意願,2023年大腸癌恐如海嘯襲來。

癌症前3名  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

綜觀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大腸癌以確診人數多達1萬6829人居首,其次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除了胃癌與皮膚癌、子宮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互換,其餘排序與2019年相同。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893人,2020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6.2人,較2019年減少9.2人。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8086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8人,2020年較2019年增加0.1人。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癌症發生原因多,與食用紅肉、酗酒、纖維與礦物質攝取不足、肥胖不運動等都有關係,他鼓勵國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而大腸癌堪稱5癌篩檢工具中極具成本效益的1項。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導致醫院降載、民眾不敢到醫院篩檢等,導致包括大腸癌在內的癌症,與部分慢性病篩檢都有下降。他呼籲符合補助資格民眾多加利用,讓癌症篩檢量能恢復疫情前的水準。

大腸直腸癌恐增長  醫籲8症狀即就醫

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據國健署統計,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篩檢率下降到3成3,平均每3個符合資格的民眾只有1人有按時篩檢。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昨召開記者會示警,2023年新診斷出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可能出現彈跳式大幅成長,若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8大症狀,應盡速就醫,及早治療。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表示,據2016至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近4年大腸直腸癌人數有上升趨勢,但從2016至2020年健保署門診住院資料和重大傷病檔分析,2020年新診斷人數卻下滑,推斷與篩檢人數減少。可以預期疫情趨緩、政策放寬後,明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人數可能出現彈跳式大幅度成長。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指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不斷進步,不論治癒率與存活期都持續顯著提升,如果能及早發現,前3期治癒率有機會達到7成;在跨科合作下,第4期腫瘤轉移仍然有機會藉著化療和標靶藥物,讓腫瘤縮小,甚至切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