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四分之一有代謝症候群 4招預防遠離疾病

 |2022.12.28
605觀看次
字級
國健署提醒,代謝症候群患者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檳等,有機會逆轉危害。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代謝症候群患者也增加。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至64歲民眾罹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醫師提醒,遠離代謝症候群應提前預防,尤其採取「健康促進」模式,包括飲食、運動調整,就有機會逆轉慢性病危害。

國健署調查,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30.4%,高於女性19.7%。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上述五項危險因子含有三項以上,即是罹患代謝症候群。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會增加2至6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國健署、健保署今年7月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執行5個月,有1200家診所、近2000名醫師參與計畫,照護超過2萬名代謝症候群民眾。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黃啟嘉表示,此防治計畫目標協助20萬名民眾,目前執行約半年時間,臨床上觀察男女比例沒有太懸殊。此計畫核心價值在於「健康促進」,因為包括三高等許多疾病初期時,若調整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將體重、腰圍控制在正常值,是有機會將疾病逆轉的,甚至像是早期糖尿病,用藥也可以慢慢減少、甚至完全不用藥。

黃啟嘉表示,過去制度、誘因不夠積極,整體醫療環境容易忽略「監測價值」,像是病人會認為「看醫師就是要拿藥」,醫師苦口婆心建議病人改變飲食習慣、運動等,病人還不一定想聽,有種「好心被雷親」的感覺。他分享,過去曾碰到一名病人,誤以為自己的過敏是鼻息肉,他仔細檢查後,確認沒有鼻息肉因此沒開藥,病人反而不接受,反問醫師「能不能退掛號費」。也因此,不少醫師最後會認為「開藥就好」。

「我最大興趣,就是幫病人減藥」,黃啟嘉說,專業醫師給予病人健康觀念、督促改變生活習慣,價值遠遠高於給予病人藥物或檢查。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便希望醫師花時間、有耐心地建立病人的病識感,讓病人一起參與決策、訂目標,例如原先血糖值130,希望三個月降到120,又或是體重95公斤,三個月將到93公斤等,一同朝促進健康方向邁進。

吳昭軍呼籲,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個案,需要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檳等健康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只要願意及時改變,就有機會逆轉代謝症候群的危害。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20至64歲經健康檢查或就醫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由診所醫師評估病人慢性病風險因子,進而依照個人化的疾病管理需求,提供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戒菸戒檳、三高管理等健康指導,並由醫師和病人共同設定改善目標,定期追蹤與評估,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行為,做好個人的代謝症候群管理,避免後續慢性病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