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 菩提樹 文/許貞慧 |2022.12.25 語音朗讀 173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菩提樹─葉子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 文/許貞慧 走進佛陀紀念館,隨處可見「佛陀的思維樹」,其中有一棵是漂洋過海,來自印度最古老的那爛陀大學,這棵菩提樹植於佛館四給塔與六度塔間的草坪上。挺拔筆直的主幹,茂密的菩提葉,宛如正法永存,開枝散葉的見證。瞻仰它的丰姿,您可遙想佛陀坐於聖樹下、金剛座上說法,與佛陀接心,體悟甚深因緣佛法,尋找那久違的「心」寧靜。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據記載,釋迦牟尼佛降誕於「無憂樹」下,成佛於「菩提樹」下,於「娑羅雙樹」下涅槃,造就佛教與菩提樹結下不解之緣。佛教徒也將菩提樹視為佛的化身,《雜阿含經》記載:「我見菩提樹,便見於如來。」大唐玄奘大師西行印度,抵達佛陀成道菩提樹下時,亦五體投地,至誠禮拜菩提樹,以表菩提樹給佛遮蔽豔陽之恩。經典中的菩提樹是佛陀悟道成佛的神聖之樹,象徵智慧、覺悟,又名「畢缽羅樹」,是桑科榕屬植物,原產於印度,也是印度的國樹。每年夏季7、8月時,枝幹上常有兩兩並生的扁球突起,即為菩提樹的隱花果,內含許多顆粒狀小花,成熟後表面會呈現許多暗紫色的斑點,並自然掉落,而心形狀菩提葉可以在葉脈上寫經傳法。菩提樹─新枝。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菩提樹─嫩葉。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菩提樹幹紅褐平滑,初生嫩葉從微紅至暗紅,逐漸轉綠,主幹一分為五,猶如禪宗達摩祖師所言:「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邀您走一趟佛館,見成佛大道上的菩提樹,如見佛般,體悟一花一葉一如來的一念清淨心,觀想耳邊響起的簌簌聲如佛陀說法。菩提樹─花苞。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菩提樹─果實。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莊溪 前一篇文章 曼妙謙懷使君子 下一篇文章 【身心植覺】 〈在呼吸 in spire〉概念展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森活日誌】欒樹紅了【綠手指筆記】小花犀角 見證防疫小確幸【植感時光】花色流轉 驚豔重瓣木芙蓉【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植然日常】朱牆石蓮花 作者其他文章剖析唯識學 真正的多采多姿在心【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8】 椰子【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7】 椰棗【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6】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