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植覺】 〈在呼吸 in spire〉概念展 文/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2022.12.25 語音朗讀 159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行跡」:感受自己與植物的生命連結。藝術家賴怡璋的作品。 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採食」:植物的靈,在不同季節從大地生長出來和我們相遇……當我們跟隨著季節飲食,身體的靈會與大自然的靈達到平衡,這樣的靈多麼漂亮,遍布在這片土地上,且不為人知。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以呼吸定息,感知萬物有靈。黑暗的空間,讓一呼一吸跟隨植物的光流動,逐步安靜的身心,感受「在呼吸」的自己。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彎身」:以竹材為主架構,大幅底片感攝影作品呈現植物風景,並展示植物彎身成為材料的階段樣貌。 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文/花蓮縣文化局提供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擁有175公里海岸長線與44座百岳,保有豐富原民文化的花蓮,孕育出地靈人傑的人文文化。花蓮縣文化局以〈在呼吸 in spire──從花蓮植物走進靈感維度〉概念展,結合植藝、攝影、工藝設計與蔬植料理,帶民眾用身心體驗大地植物與我們的心靈交會,品味「慢」與「呼吸」。〈在呼吸 in spire〉結合「in(進入)」與拉丁文字根「spire(呼吸)」,而成為「inspire(靈感)」,是一場透過心靈與大自然植物交融的身心植覺。此展以「行跡」、「彎身」、「採食」、「呼吸」四大場域,對應山林探索、野菜料理、工藝與信仰;並結合27種花蓮在地植物——姑婆芋、天仙果、雙面刺、大葉楠木、山芙蓉、構樹、黃藤、輪傘草、北蕉、苧麻、山芹、小洋蔥、麵包果、木鱉果、刺蔥、鹽膚木、山棕、林投心、檳榔、荖葉、香蕉葉、帶葉生薑、小米、石菖蒲、大葉田香、台灣芒;邀請民間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家賴怡璋、張育豪,飲饌文化ZÁBU、菜市場、MU Seasonal Cuisine及紅瓦屋餐館,共同參與這場視覺、聽覺與味蕾的藝術創作;另由8位花蓮在地的靈魂人物,訴說各自與植物相處的生命故事「〈在呼吸 in spire〉花蓮植物特展:靈感聲音輯」,即使無法親臨現場,民眾亦可於網路聆聽他們的故事。展出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第二企畫室(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展出時間:9:00~17:00(周一休館)◆展覽結合27種花蓮在地植物山林的指南針與急救箱,姑婆芋微光裡的呼吸,天仙果勇士的外殼,雙面刺天然的磨刀石,澀葉榕繚繞在雲霧間的香氣,大葉楠木神聖而純潔的愛,山芙蓉持續敲打就能成為堅韌又柔軟的存在,構樹謙卑姿態才能削成的韌性,黃藤來自大地之母的氣息,輪傘草少女的姿態,北蕉織成一件溫暖的心意,苧麻神靈之味,山芹玻璃珠般的嗆香,小洋蔥花蓮的夏季色彩,麵包果就像人生的甘苦滋味,木鱉果強烈誘人的香氣,刺蔥獵人汗水的滋味,鹽膚木以勇敢抵禦豔陽,山棕海風吹來的清香,林投心愛人與美男子,檳榔靈魂的相遇,荖葉人間的停留之處,香蕉葉指向我們的路,帶葉生薑一粒米的強大意志,小米記得自己的名字,石菖蒲以酒麴傳接的民族氣息,大葉田香輕拂的聖潔,台灣芒 前一篇文章 【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 菩提樹 下一篇文章 【草木堪為友】 石榴意涵多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白色墨水】溯洄 神祕之幽微探索【綠手指日記】拔除酢漿草【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視覺DJ】徜徉花海半日遊 【樹博士系列】 土壤的祕密XI 羅山有機村 解除小黑蚊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