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廷立
二十多年前某日的黃昏,我從山谷的尋牛精舍開車出來準備回家。開到半途,發現路旁雜草非常濃密。我拜託開怪手的老陳來鏟除,可老陳卻說:「你的吉普車輪子又寬又大,你靠邊壓一壓不就得了?」
我聽了,覺得可行,就把車輛靠邊,開到將近出口的地方時,右邊的地面較低,土壤較軟,當我感覺到不對勁時,車輛已然不聽使喚,慢慢往右傾斜,而後緩緩滾下!
那時,我意識到事態嚴重,因為車子已經在翻滾,我感覺到它碰到樹枝,而後壓斷,然後滾下去;當下我心中浮起了〈雪山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那段日子,我一直在研讀《禪藏》,剛好讀到〈雪山偈〉,心中時刻思維著它的含意:車輛滾是生,碰到樹枝會稍停是滅;壓斷了樹枝再滾又是生,碰到另一根樹枝稍停時又是滅,這就是「生滅」。
如果我能在車輛碰到樹枝稍停(也就是將滅而不滅),而下一個滾動還沒有開始時(也就是不生),抓住那瞬間的一刻(生滅滅已),立即下車,那就是「寂滅為樂」的最好時機 。
思維鎖定之後,我全部的精神和意志力集中在體會生滅之間;又經過幾個翻滾之後,我感覺車輛停止,我立即開門跳下車,直接往坡頂爬上去,就這樣,我爬出了幽谷。
事後,朋友問我:「你在跌落的時候,難道心中沒有任何恐懼嗎?」我說:「我全神貫注在抓住不生不滅的瞬間,哪有時間想到恐懼呢?」這正所謂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