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福建土樓的防禦功能,在建築史上可說是名列前茅。土樓牆體厚約1~2公尺,十分堅固。1918年,閩西曾發生7級地震,土樓奇蹟似的毫髮無傷。有一座1693年建成的土樓,在地震中出現0.5公尺的裂隙,但後來竟漸漸黏合。
土樓外牆底層多由花崗岩和鵝卵石建成,足以抵擋炮彈。大多數的土樓只留一個對外的大門,門框由花崗岩鑿成,非常嚴密;大門頂部有滅火設計,不懼火攻。外牆的最高處設有射擊孔,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的盜匪或敵人。
土樓內部的走廊設計,利於人員和槍砲彈藥調動。糧食彈藥儲存在土樓底層倉庫,儲藏之豐可以維持數月之久,彷彿自給自足的封閉式村寨。許多土樓內部設有隱密地道,緊急時,居民可向外安全撤退,構成一個堅不可摧的自我防衛體系。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土樓內可以飼養牲畜,鑿有水井供日常飲用。土樓土牆冬暖夏涼,冬天時可以抵禦寒風,夏天又能抵擋熱氣進入。其次,土牆能維持適宜的溼度,閩、粵地區的氣候潮溼多雨、驟晴驟雨,土牆能自然調節水氣,太溼時吸收水氣、太乾時釋放水氣,有利於居民健康。天然的空調,又能調節溼度,簡直是最環保、最低碳的綠建築。這樣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據悉,「福建土樓」獲得「世遺」評審通過的原因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的傳統文化見證,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在關係冷漠的都市叢林中,土樓的存在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