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錦江沙
聽說跑馬拉松是以痛苦的方式感知幸福。
那天,在幾萬人的熱情感染下,跟在人群後面慢慢地走了七公里。在一棵大樹下與補給站義工閒聊,順便等待參賽的友人跑回來,為他加油打氣。過了四小時,友人狼狽地把兩隻鞋子環掛在胸前,赤腳拖著沉重的步伐向我走來。極端的痛苦把臉頰扭曲到變了形,前腳掌內側起了一個比大拇指還大的水泡。他拜託我不要配戴晶片,幫他完成遺憾的七公里。為了彌補他心中的遺憾,我全力往前衝,最後雖然沒有成績證明,卻接力合作象徵性地彌補了遺憾。
也正是這七公里的奔跑給了我信心和勇氣。以往讓我感到無聊、愚蠢的跑步運動,就在汗水溼透後,突然一陣陣的愉悅襲上心頭。七公里的終點就這樣演變成我的馬拉松之路的起點。
沒有人慫恿我去挑戰馬拉松,自發性地買了十九本有關馬拉松的書籍,邊跑邊研究馬拉松的致命吸引力。後來結合上百次馬拉松比賽的實驗證明,結論令我非常驚訝;以前每天生活衣食無憂從未感受到幸福,然而在跑馬拉松的路上,有疼痛,有掙扎,卻在磨難中聞到空氣的芬芳。咬著牙衝過終點,喝上義工遞來的一杯水,頓知淡水的清甜。一個人經過馬拉松的痛苦歷練,幸福的門檻就會降低到讓人輕易就能跨過。
跑馬拉松就沒有一點風險嗎?我的答案是NO。有一次參加山徑越野賽,一個與我實力相當的跑者和我並肩前進。進入山林小徑後,必然形成一前一後的跟跑模式。一般人都會選擇較安全的跟跑,畢竟前面跑者會有選錯台階容易滑倒的壓力,我斜睨一下對手,見他放慢步伐有跟跑的意思,沒辦法只好當仁不讓地跑在前面,想說吃虧一點就算了。途中踩到布滿青苔的石階,跌傷了手肘,流著血繼續奮戰。
老輩常說吃虧就是占便宜,果然應驗。穿過一片梅園時,擺動的手臂碰撞到梅樹的枝椏,驚擾到寧靜的蜂巢,工蜂惱怒地驅逐入侵異類,不論跑得多快,首當其衝就是跑在後面的被螫咬。
回到終點,那位途中緊貼著我跑的跑友,兩個耳朵和頸背被叮了幾個雞蛋般大的紅腫大包,苦著臉拜託我幫他拔除毒針。拔針時,他邊喊痛邊自嘲:「以為跑在後面可以避免蛇吻的風險,人算不如天算,卻招來螫刺的『蜂險』。」這種苦著臉的微笑浸濡著尷尬,但痛苦的表情又似被抹上一層跑到終點的喜悅。
驟然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跑馬拉松,雖然身體遭受精疲力盡的煎熬,但途中享受著流汗的舒暢,聆聽著美妙的心跳律動,擁抱著跑到終點的甜蜜希望。這個希望讓人感受到苦盡甘來,猶如生活中遭遇困頓,沒有人退縮,大家都迎難而上,享受著披荊斬棘的過程,以痛苦的方式感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