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江明麗
在人手一機的資訊爆炸時代,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也就是大家熟知的GPS來知道自己的位置,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而這樣的系統依賴的便是經緯度,這個在地球儀上縱橫交錯標線,其實是假想線,最早把經緯線標註在地圖上的時間,可追溯到西元前約300年的希臘時代,但真正意義上的經緯地圖集,則是在西元150年,由希臘地理天文學家托勒密所著作的「地理學指南」,以27幅世界地圖為地表的山川大海等規範了正確位置。
地球南北 等長弧線
經緯度計算牽涉到地球自轉,與太陽的距離等等因素。經度是無數條由地球兩端串連起來的等長圓弧線,以子午線為中心點,往右是東經,標示法為E,往左是西經,標示法為W,基準位置是經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此處為0度,將地球剖成東西兩半,最大經度為180度,經線180度也是國際換日線,是各地換算時差的依據。地球自轉一圈24小時,每一小時轉15度,全球的24個時區便是這樣計算出來,例如格林威治時間是正午12時,台灣便是晚上8時。
地球表面 環繞橫線
相較於複雜的經度,以赤道為基準羅列的緯度就與太陽距離有關,緯度是一圈圈環繞地球的橫線,以0度赤道線為基準到南北極的90度,此處的赤道線是來自於和北極星相對的角度所計算出來,以北是北緯,標示法為N,以南是南緯,標示法為S。赤道距離太陽最近,因此溫度最高,越往兩端溫度越低。另外南北半球夏冬兩季相反,也是因為太陽照射的時間不同產生的狀況。台灣的座標在東經120度至122度,北緯22度至25度,因有北回歸線經過,在氣候上屬於亞熱帶國度,天然環境也與其他高緯度國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