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天室】自我揭露博好感,留下真心朋友

文/榎本博明(心理學博士) |2022.11.19
1291觀看次
字級
想建立親密關係,就得坦然表現自己。 圖/Pexels

文/榎本博明(心理學博士)

要想建立起相互認同的親密關係,就必須坦誠地展現自己。但是,邁出這一步並非易事,因為我們害怕對方的反應。即使明知道不能坦率地表現自己,就無法建立起親密關係,卻還是因為擔心對方會怎麼想,做不到坦誠以對。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在認同渴望當中所產生的「迴避拒絕」需求,代表非常不想得到負面評價,這種人喜歡流於表面的友誼關係。這樣一來,將永遠無法建立起能夠真正相互認同、滿足彼此認同渴望的親密關係。

若想要展現自我,也就是自我揭露,每個人都需要勇敢邁出第一步。也可能本來很喜歡對方的外表,聊些不痛不癢的膚淺話題時也還挺開心的,在聊天的過程中更沒有任何不適感,但是,當鼓起勇氣談論一些較深入的話題時,就看到了彼此私底下的真實面孔,總覺得對方是生活在異世界的人。就算如此,你也只能告訴自己,這是沒辦法的事。明白這一點之後,再與其保持距離即可。畢竟如果和價值觀不合的人建立起親密關係,之後也只會覺得痛苦。提早知道彼此不合適也是好事。

當我們下定決心坦然自己的內心世界時,如果對方沒有認真回應,而是輕描淡寫地搪塞過去,雖然會讓人覺得很受傷,但由此也可以猜想應該是彼此的感受不同,因而無法產生共鳴。如此就會明白彼此之間的差異,了解今後也難以變得更親密了吧!

如果對方的反應是驚訝或輕視,那麼你就更應該知道對方不是你可以親密交往的對象。在尚未深入交往的階段就能明白這一點,可以說是一種幸運。

不管怎樣,只有鼓起勇氣展現自己,才能夠知道對方究竟是怎樣的人。在不斷壓抑自己、只流於表面的朋友關係中,是不可能了解彼此是否合得來的。

孩提時代就開始擁有許多朋友的人,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互動,已經習慣邊觀察對方的反應,邊適度地展現自己,以此來調整今後與對方的距離。但是沒有結交過密友的人,一旦對方做出負面消極的反應,就會非常受傷,容易變得對他人緊閉心房。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有符合上述內容之處,請再次提醒自己,人與人之間也要看是否合得來,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分享彼此的想法。這次只是因為運氣不好,遇到一個無法相互理解的人,但沒有人知道下次還會遇到怎樣的人,屆時你只要再試著展現自己加以確認即可。重要的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去嘗試。

(摘自《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方舟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